中药材涨价,药厂利润下滑 从2009年以来,以中药材价格为主的生产成本上涨一直困扰着整个中成药行业。 以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人大代表所提到的心血管药物复方丹参片为例,人大代表曾庆洪调研发现,其主要原料三七,原来是60元/千克,前年是100元/千克,去年1月份上涨至200元/千克,去年3月份价格更是一路飙升到了360元/千克,最高时竟然达到600多元一千克,1年多的时间就涨了10倍。 事实上,不仅是三七,去年以来,由于自然灾害影响,部分中药材产量大幅下降,但与此同时,市场上的需求却是有增无减,再加上游资的炒作,而政府对中药的价格监管薄弱、机制不健全,国内大部分中药材价格都出现不同幅度的上涨。 广东是全国中成药生产和中药材消耗的重要省份。在本次问卷调查中,受访企业生产中所需的当归、甘草、桔梗、平贝母、水半夏、党参、黄芩、川芎、板蓝根、金银花等中药材均在涨价的榜单当中。近一年来,有九成受访企业的生产成本上涨20%,其中涨幅最大的就是中药材。有七成受访企业的核心产品所需的中药材价格上涨幅度达10%~50%,而有三成受访企业的核心产品所需中药材的价格上涨幅度超过100%。 而中国中药协会提供的一份数据也显示:2010年全国市场537种中药材有84%涨价,涨幅多在5%~180%。其中,28%的中药材价格涨幅超过51%,6%超过181%,2%超过300%。以太子参的涨幅最为明显,2010年初至今涨幅达到353%。 中药材价格大幅上涨大大降低了中成药业务的毛利率。在本次调查中,有八成受访企业表示中成药销售毛利率同比出现下滑,甚至是无利可图。从已披露的医药上市公司的中成药业务情况来看,尽管2010年净利润都实现了不同幅度的增长,但原料成本增加还是导致了公司盈利能力有所下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