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也有肾脏毒性 虽说用药有可能导致肾损害,但药物肾损害也跟很多其他因素相关,比如用药的时间、用药剂量、肾毒性药物的不同、药物作用机制的不同以及个体差异等。 杨铁城介绍,有六大类容易造成肾脏损害的常见药物,包括:抗生素类(如庆大霉素、卡那霉素、丁胺卡那霉素、链霉素、万古霉素、二性霉素B等)、非甾体消炎镇痛药(阿司匹林、布洛芬、保泰松、消炎痛、炎痛喜康、扑热息痛、氨基比林等)、抗肿瘤药(顺铂、氨甲、喋呤、链氨霉素等)、造影剂(泛影葡胺)、麻醉剂(乙醚、甲氧氟烷等)、其它类(如别嘌呤醇、毒品、重金属等)。 有人认为中药没什么毒性,便可放心大胆吃,但其实不然。杨铁城引据《中华药典》里的解说,查得有50多味中药是有肾脏毒性的,其中常见的有木通、防己、朱砂莲、马兜铃等等。 杨铁城认为,药物是否会引起肾脏损害取决于两个因素:药物的性质和使用者个体的敏感性。而决定个体敏感性又有以下几种因素: 首先,年龄、性别和健康状况。一般来说,在造成肾损害的难易程度上,老年人易于年轻人,小孩儿易于成人,女性易于男性,弱不禁风的人易于健康强壮的人。 第二,水、电解质和酸碱的状况。水、电解质和酸碱紊乱会造成人体内部对药物的代谢、分解、排泄障碍,容易加剧肾脏的损害。 第三,原已存在肾脏疾病,或者已经有肾功能不全的现象。这时候再用药可能会更敏感。 第四,过敏体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