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药品为何难中标? ——有的地方技术标准门槛太低,考核主要指标为降价幅度 新的基本药物招标采购制度鼓励各地采用“双信封”的招标制度,即在编制标书时分别编制经济技术标书和商务标书,企业同时投两份标书。只有经济技术标书评审合格的企业才能进入商务标书评审,商务标书评审由价格最低者中标。 根据《通知》,基本药物采购要遵循质量优先、价格合理的原则。经济技术标书主要对企业生产规模、配送能力、销售额、行业排名、市场信誉,以及GMP(GSP)资质认证、药品质量抽验抽查历史情况、电子监管能力等指标进行评审,保证基本药物质量。 但目前已经开展双信封招标采购的情况看,各地标准不是很一样。甚至在有的地方,基本上过了GMP认证的药品生产企业都能够通过第一个信封的要求,门槛很低,就看第二个信封谁的价格低了。 “目前我们有4000多家药品生产企业,有众多的药品规格,药品的质量客观上有差异。不同企业生产的药品有的叫同样名字,但在临床应用和治疗疗效上还是不太一样的。” 郑宏举了阿司匹林为例,有的人吃了阿司匹林传统剂型以后造成胃出血;现在新开发的新剂型可以通过小肠吸收,减少对胃的刺激。 经济技术指标涉及的因素比主要考察价格的商务指标来说,明显复杂,也更难量化,而招标过程又有时间限制,导致地方在制定与执行经济技术指标中存在不小的困难。 “我们对质量的考量参照了GMP的要求和国家工信部企业的排序等指标,实际操作很复杂。技术分、质量分的结果有时候还不一致。事实上,保证‘质量优先’的要求很难达到。” 作为湖北招投标机构的负责人,蔡龙书也很困惑。 此外,现在有些地方对于招投标部门的绩效评价,主要考核指标就是降价幅度。这对招投标过程中的低价偏好也产生影响。 “第二个信封(商务标)也不能单纯考虑价格。在综合第一个信封的基础上,充分考虑质量、品牌、剂型,才能知道第二个信封的价格是不是真正的最低价。不同品质当然成本不一样,报价也就不能单纯考虑高低了。” 郑宏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