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不孕不育 传染 儿科 耳鼻喉 风湿 妇科 腹泻 肝病 肛肠 骨病 呼吸 护理 精神 口腔 泌尿 男科 脑病 内分泌 皮肤 神经 肾病 失眠 消化 心脑血管 心脏 血液 眼病 整形 肿瘤
搜索
中健网 中健网首页 健康快讯 药品器械 查看内容

鱼精蛋白民间价高倍暴涨 多地缺货停心脏手术

2011-9-27 16:00| 发布者: 舒云| 查看: 58| 评论: 0|原作者: 李妍|来自: 中国经济周刊

摘要:     鱼精蛋白,是从鱼类新鲜成熟的精子中提取的一种碱性蛋白质的硫酸盐,是心脏外科手术中的必备药品,且不可替代,一旦缺货,心脏大血管手术都无法开展。

  “紧缺”背后的博弈

  其实,鱼精蛋白的紧缺绝非偶然。

  早在2007年,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就曾委托中国价格协会、北京大学医药管理国际研究中心课题组开展专题调研,并形成《廉价短缺药品价格问题调研情况报告》。

  该报告显示,2002年1月—2007年6月,媒体和地方医疗机构报告的疑为短缺的药品合计为286个品种,其中14个品种已经没有经销,此外有6种药品虽有供应,但是靠消化库存维持,生产经营企业缺乏积极性,存在短缺风险。

  课题组给出的解决之道是,一方面要注重解决短缺个案,保障临床供应和用药安全;另一方面要不断改革完善体制机制,从根本上解决廉价药品的生产使用问题。

  2009年底,北京市医药集中采购服务中心也曾在官网上发布通知,专门针对短缺和低价药品进行招标。在这份“短缺药品目录”上可以看到,除了血制品等老面孔外,维C银翘片、去痛片、红霉素等常见普通药品都纷纷上榜,鱼精蛋白和治疗亚硝酸盐中毒的特效药“亚甲蓝”也都赫然在列。

  目录“注解”显示,该目录是由北京市各医院根据2008年临床使用中收集的数据而制定,这些品种在全国也大多属于短缺品种。

  为什么这么多药品面临短缺?为什么短缺多年难以根治?

  据孙忠实介绍,从1992年起,我国开始尝试建立基本药物目录制度。目前,我国共有11500种药物,其中,已有307种属于“基本药物”,2300种属于“医保药物”,这两类药物已经基本覆盖了患者的日常必需。对于这两类药物,国家实行价格管制政策,并已先后27次降低药物价格,以保障患者利益。

  例如,国家对“基本药物”实行招标采购政策,采取报价中标的形式,以保证质量稳定的低价药入选。对于“医保药物”,国家实行最高限价政策,控制药物的价格波动。而对于这两类药物之外的药,主要采取市场定价的方法。

  “可是这几年原材料价格猛涨,人工成本也在上涨,相应的制度却在一味控制药价,不允许市场价上涨,利润空间被逐渐压缩,直至没有利润,甚至变成亏本生意,企业还怎么做?我们也曾申请适度提高价格,但是一直没有回应,违背市场规律的管制是行不通的。”一位药厂的高管人员透露说,很多药厂都存在着低价竞标,但并不生产相应药物的情况。“都是赚个名头,打个广告,等到药物真正短缺的时候,相关部门又紧急召集药厂,要求必须生产,药厂为了应付差事就交一批药,等过了这段时间就停产,短缺又会发生。”

  孙忠实认为,针对鱼精蛋白短缺的情况,相关部门在“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并没有起到真正的根治的作用。“其背后的根本原因在于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之间的矛盾和博弈,市场需要不断依供求关系调整价格,但缺乏弹性的现行机制显然已无法满足这个需求,如果还不改变现行的体制,类似的问题肯定还会不断产生,简单的低价政策,只可能遭到企业的抵制和退缩,最终受害的还是广大的病患,这与调低药价的初衷是不相符的。”

  孙忠实建议,卫生部、发改委、药监局和工信部四部委应该成立统一的统筹协调工作组,对目前经常紧缺的临床必需用药进行调查研究,并修改和完善相关的政策,建立长效机制才能避免类似情况的一再发生。

  “首先,应保证供求信息的透明,做到及时的报告和反馈,有关部门应该先于媒体了解相关信息。其次,应及时解决紧急情况,要求厂家增加生产,加强配送。如果这些药供应短缺是因为价格偏低的原因,发改委应考虑调价,保持厂商的生产积极性。有必要时,可以启动政府补贴,以保证厂商的利益,从而保证药品的及时供应。”孙忠实表示。

  9月19日,李阿姨的儿子辗转打听到了购买鱼精蛋白的消息,每支600元,是医院公布价格的300倍。李阿姨的主治医师建议她慎重考虑,怕药品来源不明,有质量问题。但李阿姨很犹豫,因为她不知道还要多久才能等到医院里的正规用药……

1234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申明 | 隐私政策 | 推广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中健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复制及建立镜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