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罗阿姨年逾六旬,患糖尿病多年。 前段时间,罗阿姨看到一则广告,称“北京疑难杂症研究会的中医专家刘惠珍教授”到桂林“巡诊”,地址在南门桥附近的“百信大药房”。广告上说,刘对糖尿病、高血压等顽固病症的治疗颇有研究。 罗阿姨看到广告后心动不已,当即打电话预约。一开始,对方称预约患者太多,需要排队,而到了第二天,对方致电罗阿姨,称可以安排她插队,并让她带上病历本速来就诊。 4月18日下午,罗阿姨来到“百信大药房”见到了“刘教授”。“当时她看了我的病历本,给我把了脉,讲我气虚血亏,然后就要开药。”罗阿姨说。可随后的事让罗阿姨觉得不妥:既然要开药,为何“刘教授”既没有写病历,也没用处方开药,而是交代工作人员要抓哪些药? 罗阿姨说,在她的坚持下,“刘教授”后来将诊断结果和开具的药方写在病历本上,并署上了自己的名字。 随后,罗阿姨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付款买药,所有药费用高达1300元。“开了10包要煎煮的中药,一天吃一包,吃完需要停20天;还有12盒灵芝、复方蛤青等中成药,总共相当于一个多月的药量。”罗阿姨说。 罗阿姨将这些药提回家,仅仅吃了一天,就感到头晕、眼花、嗓子疼。她赶紧打电话给“刘教授”询问,“刘教授”回答说,让她减少一些药量。 罗阿姨还是不放心,便带着“刘教授”写有药方的病历来到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中医科。该科江主任看了病历后,称“刘教授”开的药不对症,建议罗阿姨停止服用,否则可能出现更严重的后果。 听了江主任的意见,罗阿姨便将“刘教授”开的药束之高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