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数增多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数增多≠药品安全性问题大 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也就是大家俗称的“副作用”。那么是不是药品出现不良反应,就说明药品不合格呢?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杜晓曦解释说,药品出现不良反应并不等于药品不合格,不良反应是药品固有特性所引起的,任何药品都有可能引起不良反应。 同样,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的报告总数增多,或新的和严重的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比例增高,也不能说明药品安全性问题大。 “有句老话讲,是药三分毒。药品不良反应是药品固有的特性,我们进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看看哪些药品不适合哪类人群,可能会引起什么样的副作用,是为了掌握更多药品的信息,对药品的风险更了解。这样,我们对药品的评价依据就更充分,监管决策更准确,风险也更可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安全监管司副司长颜敏说:“很多发达国家都把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率作为衡量社会发展程度的指标之一。2011年我国百万人口平均病例报告数量为637份,比去年有所提升。但这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美国每百万人口的报告数量达到千份以上,欧盟一些国家也在700份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