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不孕不育 传染 儿科 耳鼻喉 风湿 妇科 腹泻 肝病 肛肠 骨病 呼吸 护理 精神 口腔 泌尿 男科 脑病 内分泌 皮肤 神经 肾病 失眠 消化 心脑血管 心脏 血液 眼病 整形 肿瘤
搜索
中健网 中健网首页 健康快讯 药品器械 查看内容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56.7%源于注射剂

2013-3-18 11:25| 发布者: 舒云| 查看: 43| 评论: 0|原作者: 齐芳|来自: 光明日报

摘要:     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3月14日发布了2012年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2012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共收到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120多万份,医疗机构仍是报告主体。按照药品类别统计,化学药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数占81.6%,中药占17.1%,生物制品占1.3%。按照药品剂型统计,注射剂占56.7%,口服制剂占39.5%,其他制剂占3.8%。

  中西药复方制剂不能当纯中药

  2012年中成药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数排名前20名的品种中,口服制剂有3个,分别是咳特灵片(胶囊、颗粒)、维C银翘片(胶囊等)和鼻炎康片。其实,这三种并不是纯中药,而是含化学药成分的中成药品种,即中西药复方制剂。例如,维C银翘片既有金银花、连翘、荆芥等十种中药成分,也含有马来酸氯苯那敏、对乙酰氨基酚、维生素C三种化学药成分。

  有些医师和患者把这类药品当作“纯中药”使用,增加了临床使用中的潜在风险。国家食药监局提示,使用此类药品需要特别注意,以免超剂量用药或重复使用等不合理现象。

  企业要重视无菌药品的质量安全

  国家食药监局表示,2012年药品风险自动预警系统显示,个别品种不良事件存在聚集信号。所谓“聚集信号”是指同一生产厂家、同一药品和同一批号发生的、在一定时期内报告的多例药品不良反应/事件。

  经相关部门检验,这主要与药品热原、细菌内毒素、有关物质等不合格相关。国家食药监局表示,对此类情况已及时采取措施,停止生产销售并召回问题药品。国家食药监局建议相关药品生产企业高度重视无菌药品的生产环节管理,改进工艺提升产品质量,加强出厂环节的检验频次。

12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申明 | 隐私政策 | 推广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中健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复制及建立镜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