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看病不靠谱 也有因担心抗菌药的副作用而因噎废食的。眼下,继医疗网站寻医问药之后,微博问诊又悄然流行。一些家长拒绝使用抗菌药物,他们学历较高,或在海外学习工作过,或经常在网上查找资料乃至问诊,认为自己“查了、问了、懂了”,或自作主张或遵“医”嘱选择药物,由此也导致一些孩子发生药物不良反应。 “微博诊断疾病不靠谱。”郑成中认为,由于患者提供的信息未必全面,医生多数情况下不能提出明确建议。比如对于发烧患儿,除了需要其体温信息外,儿童的精神状态如何,是判断病情轻重的重要依据之一。此外,是否伴有咳嗽,手和脚是否发凉,皮肤苍白还是灰的等等,都是诊断疾病的重要信息。因此,必须看到病人,才能确诊病情。 “从医疗安全角度出发,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网上不能看病,只能咨询,否则属于非法行医。”毛群安表示,微博问诊是个好方式,但它只是一个参考。医学是最复杂的学科之一,网上问诊,一定要选择专业医师咨询,防止有些网站为了商业目的,雇佣没有专业资质的人误导家长。 能口服不静滴 有人质疑,孩子发烧38.5℃左右时才看医生,如果有特殊疾病耽误了怎么办? “有时,重病的症状往往不明显,症状明显的不一定是病重。”毛群安说, “儿童合理用药传播活动”组织国内权威专家提炼和发布了儿童合理用药核心信息。 “儿童安全用药应掌握三个原则:成人药儿童减量也不宜、说明书仔细阅读要牢记、专用药选大品牌更安全。”中国健康教育中心主任助理宋军介绍说,不少家长按照成人的剂量减半给孩子服用药物,由于有些药物儿童不宜,导致不少药物中毒或副作用发生。儿童的身体正处在生长发育中,对药物的反应比成人更加敏感。如喹诺酮类药物是疗效很好的抗菌药,但小儿使用,可能导致骨关节损害。 “家长为孩子选药时,尽量选用上市时间长的专业儿童药,如无儿童剂型,不能擅自把成人药减量服用,而应严格按照医嘱用药。”宋军强调,因药物主要通过肝、肾代谢,提倡“能口服不静滴”的原则,不要盲目静脉用药。 儿童用药前,家长必须阅读药品说明书,注意药品有效期。即便是非处方类药品,婴幼儿使用时,也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用药后,家长应注意观察有无不良反应,提倡家长记录儿童用药情况。一旦发生不良反应,要及时咨询医生或就诊,就医时提供用药情况或携带服用药品。储存的药品要妥善存放,避免儿童单独接触,以免发生误服中毒事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