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不孕不育 传染 儿科 耳鼻喉 风湿 妇科 腹泻 肝病 肛肠 骨病 呼吸 护理 精神 口腔 泌尿 男科 脑病 内分泌 皮肤 神经 肾病 失眠 消化 心脑血管 心脏 血液 眼病 整形 肿瘤
搜索
中健网 中健网首页 健康有道 查看内容
主讲嘉宾

毛宇湘 河北省中医院脾胃病二科主任 主任医师、教授。 从事中医内科临床、科研教学工作近三十年,在内科疾病的治疗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对肝胆病、胃肠病及消化道肿瘤有较深的造诣及独特的治疗方法。此外,擅长治疗代谢综合征、冠心病、糖尿病、失眠、口腔溃疡、黄褐斑、痛经、风湿痹病、痛风、小儿发热等多种疾病,临床疗效显著。

[第049期]胆结石的防治
时间:2014-2-10 09:46   来自: 中健网·健康有道   原作者: 毛宇湘

胆结石的防治(一)
胆结石的防治(二)

    一、认识胆囊

    胆囊位置与形态毗邻:上方为肝,下后方为十二指肠及横结肠,左为幽门,右为结肠右曲,前为腹前壁。

    胆汁是由肝脏分泌的,胆囊具有浓缩、贮存、排泄胆汁;胆囊分泌粘液:胆囊黏膜每天能分泌稠厚的黏液20ml;保护胆道黏膜,不受浓缩胆.汁的侵蚀和溶解。

    胆汁是人体重要的消化液,具有以下作用:

    1、促进脂肪酸、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2、在十二指肠中胆汁(碱性)可中和一部分胃酸。

    3、当胆道被阻塞,胆汁不能进入十二指肠时,脂肪的消化和 吸收就会发生障碍,可引起脂肪痢。

    4、胆汁中的胆盐能抑制结肠对钠和水的吸收,如果小肠吸收胆盐发生障碍,大量胆盐进入结肠,常引起水泻。

    5、胆汁能刺激肠管运动,故胆汁缺乏,会引起肠管运动减弱,使食物积滞在肠内。

    影响胆汁分泌的因素

    神经调节胆汁分泌

    肝脏和胆道受到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的支配,刺激交感神经可抑制胆囊的收缩,并使奥狄氏括约肌收缩。而刺激迷走神经可使肝细胞增加胆汁的分泌,并使胆囊收缩、括约肌松弛。进食之后,迷走神经产生兴奋,使胆汁大量流入十二指肠。夜间迷走神经相对优势,胆汁分泌,如果夜间得不到充分休息,胆汁分泌异常、排泄紊乱。人处于紧张焦虑状态下,交感神经活动增强,胆汁排泄受到抑制,发生胆囊炎、胆结石。

    体液调节胆汁分泌

    在胃酸、脂肪和蛋白质的作用下,能产生胆囊收缩素和促胰液素两种激素,这两种激素通过血液循环可以作用于肝脏和胆道。胆囊收缩素会引起胆囊的强烈收缩和括约肌的扩张。促胰激素则有刺激肝细胞分泌胆汁的作用。在这两种激素的共同作用下,胆汁就大量排至肠内。进食后胃酸分泌增加引起胆汁分泌增加。进食高蛋白、高脂食品引起胆汁分泌增多。

    二、胆对人体的重要作用

    1.贮藏和排泄胆汁:胆汁来源于肝,由肝精肝血化生,或由肝之余气凝聚而成。胆汁生成后,进入胆腑,由胆腑浓缩并贮藏。贮藏于胆腑的胆汁,在肝气的疏泄作用下排泄而注入肠中,以促进饮食水谷的消化和吸收。

   若肝胆的功能失常,胆汁的分泌排泄受阻,就会影响脾胃的受纳腐熟和运化功能,而出现厌食、腹胀、腹泻等症状。若湿热蕴结肝胆,以致肝失疏泄,胆汁外溢,浸渍肌肤,则发为黄疸,出现目黄、身黄、小便黄等症状。相对于肝气升发,胆气以下降为顺,若胆气不利,气机上逆,则可出现口苦、呕吐黄绿苦水等症状。

    2.参与精神情志活动:胆主决断,是指胆思维活动中,具有判断事物、作出决定的作用。人对事物的决定和判断能力与胆的功能有关。胆气豪壮之人,剧烈的精神刺激对其所造成的影响较小,遇事判断准确,临危不惧,能敢果断;胆气虚怯之人,在受到不良精神刺激的影响时,则易于形成疾病,出现胆怯、易惊、善恐、失眠、多梦等精神情志异常的病变。

    多思、焦虑等情志异常导致胆疏泄功能下降,胆汁不能排泻,产生各种胆囊病变,胆囊病变患者左思右想,往往缺乏决断力。

    三、胆囊相关疾病

    胆系感染与胆石症关系密切,炎症可促使结石形成,而结石梗阻又可发生炎症,二者往往合并存在。在中年、多产、 肥胖、女性(4F)。

    40岁左右的中年人,由于工作的压力生活方式的改变,往往有不同程度的神经调节和代谢障碍,影响胆囊的正常收缩和舒张使胆汁的排泄不通畅。慢慢发胖的中年人,由于脂肪代谢紊乱,更容易刺激胆囊强烈收缩。如果同时有感染、消化不良、结石形成就更容易诱发胆囊炎发作了。绝经期前的中年妇女,因为内分泌改变的关系,常影响胆汁的分泌和调节,得胆囊炎的机会要比同年龄的男子更多一些 。

    在胆囊结石方面,我国北方及西北则较南方为多见。

    1、急性胆囊炎

不少患者在进油腻晚餐后半夜发病,因高脂饮食能使胆囊加强收缩,而平卧又易于小胆石滑入并嵌顿胆囊管。主要表现为右上腹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剧,可向右肩背放射;常伴发热、恶心呕吐,但寒战少见,黄疸轻。腹部检查发现右上腹饱满,胆囊区腹肌紧张、明显压痛、反跳痛。

    2、慢性胆囊炎

    慢性胆囊炎症状、体征不典型。多数表现为胆源性消化不良,厌油腻食物、上腹部闷胀、嗳气、胃部灼热等,与溃疡病或慢性胃炎混淆;有时因结石梗阻胆囊管,可呈急性发作,但当结石移动、梗阻解除,即迅速好转。体查,胆囊区可有轻度压痛或叩击痛;若胆囊积水,常能扪及圆形、光滑的囊性肿块。

12下一页
注:中健网独家专稿,欢迎转载或报道,但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申明 | 隐私政策 | 推广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中健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复制及建立镜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