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不孕不育 传染 儿科 耳鼻喉 风湿 妇科 腹泻 肝病 肛肠 骨病 呼吸 护理 精神 口腔 泌尿 男科 脑病 内分泌 皮肤 神经 肾病 失眠 消化 心脑血管 心脏 血液 眼病 整形 肿瘤
搜索
中健网 中健网首页 健康快讯 药品器械 查看内容

国药不良反应报告发布中药注射剂合用隐患大

2014-5-14 19:35| 发布者: 丁宁| 查看: 16| 评论: 0|原作者: 沈静文|来自: 中国广播网

摘要: 据中国之声《全国新闻联播》报道,国家食药监总局今天发布监测报告,2013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共收到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131.7万份,比2012年增长9%。其中,抗感染药和中药注射剂报告数量位居前列。
    据中国之声《全国新闻联播》报道,国家食药监总局今天发布监测报告,2013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共收到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131.7万份,比2012年增长9%。其中,抗感染药和中药注射剂报告数量位居前列。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基本药物处处长田春华解释,报告数量之所以上升,一是由于用药基数的增加,用药的人多了,出现不良反应的数量也相应增长;二是监测系统的完善,一些药品不良反应在过去并不是没有,而是没有发现或报告。不过,由于不良反应报告是“不完全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率无论纵向或横向都无法比较。

    田春华:我们现在提到的报告实际是一个自发报告的系统,发现不良反应后,由报告人提交这样一个报告,这种自发的、被动的系统是没法计算发生率的,因为并不是所有人都会报,有研究说即使是美国,也有90%的报告并没有报上来。世界卫生组织推荐过一个指标,就是每百万人口要200到400份(报告)他觉得就基本上可以实现对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了,去年我们每百万人口达到了983份,已经超过了世卫组织的要求。

    “药品不良反应”是广泛存在的现象,日常用药后出现药品说明书上所列的嗜睡、食欲减退等轻微反应也都被列入其中,这类反应也占据报告总数的大头。与此同时,在2013年,新的和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占报告总数的22.1%。

    报告显示,在各类药品中,头孢类、青霉素类、喹诺酮类等抗感染药,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抗生素”,报告数量位居第一。由于这类药物是临床治疗中常用的必需药品,种类繁多,临床使用量大,加上联合用药的频次高、数量多,多重因素推高其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北京医院药剂科主任胡欣坦承,不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现象在一定范围内仍然存在。

    胡欣:中国,包括亚洲地区,习惯于用抗生素,这是全球的一个现象,咱们国家一直在抓,这几年来看,效果还是不错的。但是还有一个事实就在这儿放着,到2013年,咱们国家的住院患者抗菌药使用率还在40%到50%,门诊患者还在10%。

    此前,国家食药监管总局已对中药注射剂合并用药的安全风险发出警示,但2013年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数据显示,合并用药现象没有得到有效缓解。

    食药监管总局药化监管司巡视员张耀华:中药合并用药的现在比较突出,现在都不是单方用药,好多重要叠加到一块儿用,最容易引起不良反应。应该警惕药物的互相作用。

    药监部门重申,医务人员在用药前必须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严格按照相关要求使用中药注射剂,严禁混合配伍,谨慎联合用药,同时告知患者可能存在的用药风险。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申明 | 隐私政策 | 推广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中健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复制及建立镜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