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不孕不育 传染 儿科 耳鼻喉 风湿 妇科 腹泻 肝病 肛肠 骨病 呼吸 护理 精神 口腔 泌尿 男科 脑病 内分泌 皮肤 神经 肾病 失眠 消化 心脑血管 心脏 血液 眼病 整形 肿瘤
搜索
中健网 中健网首页 健康快讯 各地快讯 查看内容

河北省全面部署着力推进“国医堂”建设工作

2014-6-27 09:51| 发布者: zhzh813| 查看: 30| 评论: 0|原作者: 王振岭 沈正先|来自: 中健网·医讯

摘要: 中健网讯 6月26日,河北省召开全省“国医堂”建设现场经验交流会,总结各地推进基层中医药工作经验,安排部署推进全省“国医堂”建设工作。河北省卫生计生委党组书记、主任杨新建主持会议,河北省政府特邀咨询孙士彬发表重要讲话,省卫生计生委巡视员于素伟安排部署河北全面推进全省“国医堂”建设工作,省财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杜彦卿、省卫生计生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朱会宾、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段云波、省卫生计生委有关部门领导到会,全省各地市主管卫生计生工作的副市长、卫生计生委(卫生局)主任(局长)、中医处(科长)100余人参加了

    中健网讯 6月26日,河北省召开全省“国医堂”建设现场经验交流会,总结各地推进基层中医药工作经验,安排部署推进全省“国医堂”建设工作。河北省卫生计生委党组书记、主任杨新建主持会议,河北省政府特邀咨询孙士彬发表重要讲话,省卫生计生委巡视员于素伟安排部署河北全面推进全省“国医堂”建设工作,省财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杜彦卿、省卫生计生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朱会宾、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段云波、省卫生计生委有关部门领导到会,全省各地市主管卫生计生工作的副市长、卫生计生委(卫生局)主任(局长)、中医处(科长)100余人参加了会议。

“国医堂”建设现场经验交流会现场

    会议代表首先分3个组实地考察了元氏县因村中心卫生院、石家庄市桥西区西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9家单位的“国医堂”建设情况。石家庄市和内丘县人民政府,以及迁安市兴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邯郸市复兴区卫生局和隆化县张三营镇卫生院,从不同角度介绍了加强基层中医药工作的做法和经验。

    会议要求,按照河北全省基层医疗机构“国医堂”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14—2016)》提出的任务目标,在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1000个规范化、标准化的“国医堂”,建设10000个中医药特色示范村卫生室和300个中医药特色示范社区卫生服务站,同时加强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深化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推进中医药工作体制机制改革试点,显著提升全省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水平。

    会议要求,全省各地要围绕“国医堂”建设,着力抓好四方面的工作。——围绕“国医堂”建设,着力加强硬件配置。要严把建设基本标准,切实达到“国医堂”有中医从业人员、有中医科、有中药房、有300种以上中药饮片、有中医设备、有30%以上中医药服务量的“六有”目标。要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推荐的中医诊疗设备目录,配齐、配足针疗器具、灸疗器具、火罐、热敷装置等常用基本设备;同时根据群众需求和业务发展,适当增加中医诊断、中药熏洗、牵引、康复训练等设备。确保到年底前,全部完成全省“国医堂”基础设施建设任务。

    ——围绕“国医堂”建设,着力加强人才培养。一是要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各地要积极协调编委办、人社等部门,将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实行单独列编,统筹调配;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台优惠政策,特别是向中医大中专毕业生和中医药人员倾斜的政策,招募、招聘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不断壮大基层中医药人员队伍。积极开展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考核考试工作,鼓励以师承方式学习中医或者医术确有专长、但不具备规定学历人员依法取得中医执业资格,并在“国医堂”执业。二是要加大人才培训力度。对于现有基层中医药人员,要通过项目培养、全科医师培训、外派进修、跟师学习、学历教育等多种形式,不断强化培训培养,加快队伍建设。对于新进人员,要经市、县中医院集中培训后,再统一调配到“国医堂”。建立健全“国医堂”人员定期到上级中医院进修、上级中医院长期派驻中医师到“国医堂”坐诊制度,实行双向交流帮扶。要强化“国医堂”中医临床技术骨干培养,突出抓好读经典、跟名师、做临床等环节,努力培养一批掌握中医专科(专病)技术的基层中医药人才。三是创新人才管理机制。探索推行县乡村中医药一体化管理。通过中医药人员县管乡用、县级中医医院托管乡镇卫生院中医科、县级中医医院整体托管乡镇卫生院等模式,将乡镇卫生院“国医堂”纳入县级中医医院管理,实行统一机构设置、统一人员调配、统一培训计划、统一业务管理、统一绩效考核等,做到人才统筹管理、按需使用、合理流动、不断进步。城市社区“国医堂”建设,还可依托中医联合体,通过“体”内循环,加强多专科、多层次人才培养,实现联合体成员间人才、技术、设备、经验互通共享。

    ——围绕“国医堂”建设,着力提升服务能力。一是要大力推广针灸、拔罐、刮痧、推拿等中医药适宜技术。各地要加快中医药适宜技术县级基地建设,建设好视频网络平台,培养好适宜技术推广师资,做好对乡村和社区医务人员的培训工作,达到每个“国医堂”至少开展10项中医药适宜技术。要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大培训、大练兵、大比武”活动,加强对适宜技术应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和考核,建立长效机制,确保“国医堂”每一位中医药人员都能熟练掌握、广泛应用、有效使用中医药适宜技术。二是要大力推广“治未病”服务。“国医堂”要积极实施中医药预防保健及康复能力建设项目。要在所有“国医堂”推广安装中医健康管理软件,借助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医药健康管理项目,规范做好65岁以上老年人中医体质辨识和0-36个月儿童中医调养指导,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质量,并探索开展慢性病中医管理。三是要加强综合能力建设。要充分发挥“国医堂”在中医药卫生服务中前沿主阵地作用。加强对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医药技术指导,不断提升辖区基层中医药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中医药参与危急重症的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为进一步有效救治赢得时间和机会。

    ——围绕“国医堂”建设,着力打造中医药文化品牌。一是要注重外在风格。装修装饰要注意选择具有古典风格的材质、色彩和形式,设备、设施都要尽可能融入中医药文化元素。要结合当地中医药文化特点,采用古代名医画像、针灸穴位图、名言匾额、石刻、文化墙等形式,从整体上营造中医药文化氛围和崇尚医德的主题,达到外观标志醒目、中医特色足,内在典雅厚重、中医气息浓的独特效果。二是要注重内在规范。每一名“国医堂”中的“国医人”都要在诊疗行为、言语仪表、教学传承、同道相处等方面,时时展示中医人的道德操守,处处体现“大医精诚”、“医乃仁术”的服务理念,把“国医堂”打造成践行“修医德、强医能、铸医魂”活动的基地。三是要注重文化上位。通过咨询答疑、橱窗展柜、宣传手册、文化长廊、网络视频等方式,向群众广泛宣传中医药知识、中医药特色优势、传统医德,以及传统养生方法和理念,以德润心、以文化人,使“国医堂”成为传承弘扬中医药文化的重要平台,逐步形成人民群众信赖中医药、热爱中医药、喜用中医药的浓厚氛围。

    河北省政府特邀咨询孙士彬在会上讲话,强调要认清当前形势,紧紧抓住河北省中医药发展面临的大好机遇,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全力完成好“国医堂”建设任务,推动河北省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快速提升。强调要抓好关键环节,着力发挥“国医堂”的重要作用。着力发挥“国医堂”的特色优势,着力增强实际疗效。着力夯实群众基础,真正使中医药融入生活、扎根群众。强调要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全面完成“国医堂”建设各项任务。要求各市、县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把中医药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定期听取汇报,研究解决问题。要强化管理能力。要求各地要以政府机构改革为契机,切实加强市、县两级中医药管理体系建设,进一步强化中医药管理职能,充实中医药管理力量,有条件的地方要成立专设的中医药管理机构,不断理顺全省中医药管理体制。要强化督导考核。要求各级卫生和中医药管理部门加强对这项工作的督导检查,按照项目式管理、工程式推进的要求制定科学的督查方案,定期组织检查考核,并将有关情况及时通报,确保全面完成各项任务。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申明 | 隐私政策 | 推广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中健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复制及建立镜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