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惊全国的“三聚氰胺事件”已经由奶粉扩散到了液态奶,而事件本身也从三鹿集团扩散到了整个中国乳业,已经转化成乳制品行业的一场危机。业内认为,三聚氰胺事件使原本竞争激烈、利润低下的乳制品行业“雪上加霜”,元气恢复需要一段时日,而行业洗牌也将不可避免。行业同凉作为最早发现及三聚氰胺……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表示,并非所有消费者都有经济实力去购买价格较昂贵的外资奶粉品牌,在中低端市场,一些合格的民族品牌奶粉也将争取到更多的顾客。该人士分析,三鹿的问题奶粉不少是价格便宜的产品,消费群体也多集中在经济不太发达地区,空出来的几十亿元的市场必须由民族品牌来填补,不能让给外资品牌。
资料显示,此前,三鹿集团在中国乳业中占有重要地位,2007年集团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仅次于蒙牛和伊利,位居全国第三;原料奶处理能力为5730吨/日,仅次于伊利、蒙牛和光明,实际处理量为5100吨/日,高于光明,位居第三;此外,三鹿奶粉连续十多年产销量位居全国第一。
洗牌难免
曾有行业内人士表示,目前我国乳业正处在从单纯数量扩张阶段向整体优化结构、提高产业素质和产品竞争力阶段转变的关键时期。国家在去年到今年也出台了多项政策强调优化全国奶业布局,严格乳品加工行业准入制度,防止加工企业盲目发展和低水平重复建设。
而经过此次事件,我国乳业的结构性矛盾和体制性问题更加突出,行业洗牌也更加不可避免。
有业内人士指出,之前,在全国液态奶领域,蒙牛、伊利的双寡头地位令不少企业望其项背,而本次两大集团的奶粉和液态奶均被检测出不合格产品,这给了其他检测合格的国内企业更多的机会,全国液态奶领域座次或将重新洗牌。
三元股份(600429)销售总监马国武对记者表示,公司最新的数据显示,这几天液态奶的销售额是平时的3倍以上。“原来是日配,现在中间还要再补货。”
据了解,三元目前主要销售区域在北京地区,占其70%左右的销售份额,其他30%以上在外埠,包括大华北地区:山东,山西、河北、河南,以及东北、华南等地区。
对于问及会不会加大在全国的布局,马国武表示,“如果有需求的话,我们也不会抑制。这段时间,全国各地也有不少经销商致电三元要合作,不过我们对经销商资格等问题要逐一考察。”
与此同时,有业内专家表示,一方面,外资品牌可能会利用本次事件而逐步加大在中国中高端奶粉市场的投资;而在中低端市场,也会有合格的民族品牌取代三鹿位居产销量“前列”,至于哪个品牌会异军突起,则要看自身的积累和市场的选择,毕竟,中国乳业要做强,业内的公司都需要努力。
国海证券刘金沪表示,此次事件短期来看对乳制品行业是较大的利空,但长期来看,业内厂家若能以此为契机,踏踏实实做好优质奶源基地建设和生产环节的质量监督,进行一次由外力逼迫的行业洗牌,完成优胜劣汰,使得真正具有社会责任感的龙头公司脱颖而出并形成核心竞争力,则未必全是一件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