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不孕不育 传染 儿科 耳鼻喉 风湿 妇科 腹泻 肝病 肛肠 骨病 呼吸 护理 精神 口腔 泌尿 男科 脑病 内分泌 皮肤 神经 肾病 失眠 消化 心脑血管 心脏 血液 眼病 整形 肿瘤
搜索
中健网 中健网首页 护理 中医护理 查看内容
中医护理的基本原则
时间:2005-4-14 18:07   来自: 中健网·护理   原作者: 佚名

预防为主预防,是指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中医学历来十分重视预防,早在《内经》中就提出了“治未脖的预防思想,强调“防患于未然”。《素问.四报导调神大论》中记载:“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科。”指出了“治未脖的重要意义。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

    预防为主 预防,是指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中医学历来十分重视预防,早在《内经》中就提出了“治未病”的预防思想,强调“防患于未然”。《素问.四报导调神大论》中记载:“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科。”指出了“治未病”的重要意义。

  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方面内容。

  1、未病先防 就是在疾病未发生之前,做好各种预防工作,防止疾病的发生。

  (1)调养身体,提高正气抗邪能力:要提高正气,关键要增强体质。《素问.遗篇.刺法论》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为了防止疾病的发生,必须注意精神的调摄、身体的锻炼、饮食起居护理、避免过度疲劳和适当的药物预防等方面。

   ① 调摄精神。中医认为精神神志活动,与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有密切的关系。突然强烈或反复、持续的精神刺激,可使人体气机逆乱,气血阴阳失调而发病。如过喜伤心、暴努伤肝、过思伤脾、恐惧伤肾等。在疾病过程中,情绪波动或突然的精神刺激,均可导致疾病恶化。而心情舒畅、精神愉快,则使气机通畅,气血和平,有利于疾病康复。正如《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说的:“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可见,做好情志护理,保持精神上安定清静愉快,对提高正气,预防疾病的发生或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② 加强身体锻炼。汉代医家华佗根据“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道理,创造了“五禽戏”。说明经常进行身体锻炼,能增强体质,减少疾病的发生。对慢性疾病,通过太极拳、八段锦等健身锻炼,也有助于关节流利、气机通畅,达到早日康复。

   ③ 生活起居护理。要保持身体健康,精神充沛,益寿延年,就应懂得自然变化规律,适应自然环境的的变化,对饮食起居、劳逸等有适当的节制和安排。如《素问.上古天真论》说的:“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亡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④ 药物预防。《素问.遗篇.刺法论》中有“小金丹……服十粒,无疫干也”预防疾病的记载。早在明清时代,人痘接种法已得到推广。还有用苍术、雄黄等烟熏以消毒防病等。近年来中草药预防疾病有了很大发展,取得很好效果。如用贯众、板蓝根或大青叶预防流感,用茵陈、栀子等预防肝炎,马齿苋预防痢疾等。

  (2)防止病邪的侵害:要做好未病先防除了采用以上四方面措施外,还应防止病邪的侵害,因病邪是导致疾病发生的重要条件。如讲究卫生,防止水源、食物和环境的污染;对“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对“五疫之至,皆相染易”应“避其毒气”;对生活起居方面,应起居有常、饮食有节、不妄作劳等,都是防止病邪侵害的有效方法。

  2、既病防变 做好未病先防是预防疾病积极而理想的措施。但如果疾病已经发生,则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处理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及时、果断采取一切护理措施,防止疾病的发展和传变。

  (1)在疾病尚未明确诊断时,护理人员要加强观察,通过病员出现的症状、体征及期有关情况的综合分析,为医生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防止疾病的发展。

  (2)捕捉并发症的先兆,防止疾病传变。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常可出现病情突变或并发症发生。如高热病人出现热极动风或邪热内陷心包的抽风或昏迷等。若护理人员能及早发现,并采取适当措施,可挽回逆势,使病员转危为安。

  (3)掌握疾病的传变规则和途径,及早采取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医学源流论》中说:“……是故传经之邪,先夺其未至,则所以断敌之要道也,横暴之疾,而急保其未病,则所以守我之岩疆也,挟宿食而病者,先除其食 ,则敌之资粮已焚……。”《金匮要略》中首先提出:“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说明对传经的病变,要掌握其规律和途径,在治疗和护理上采取适当措施,防止未受邪之地被病邪侵害。如肝病未及脾时,护理上要注意调 理脾胃,给以一些健脾之品,以振中土,这样,不但可杜邪传脾,防患于未然,而且可通过实脾以制肝木之横逆。

  扶正祛邪 疾病的过程,在某种意义上说,是正气与邪气相争的过程,邪胜于正病进,正胜于邪病退。因此,为促进疾病向好的方向转化,护理的重点应放在邪正双方力理的对比上,通过扶正祛邪,使疾病向痊愈转化。

  所谓扶正,即是扶助正气,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抗病能力。扶正多用补虚的方法。

  1、食补与药补 根据气虚、阳虚、阴虚、血虚的病人,分别采用补气、补阳、滋阴、补血的护理方法。如气虚可给人参、黄芪、山药、大枣等补气之品;血虚可给阿胶、猪肝、桂圆、大枣等补血之品;阴虚可给枸杞子、甲鱼、银耳等滋阴清补之物;阳虚可给牛肉、羊肉、狗肉、鸡等温补之品。

  2、调摄精神情志 精神情志的波动,常可使病情加重或恶化,护理上应加强精神护理,做好开导劝慰和鼓励工作,使病员情志舒畅愉快、气机调畅、气血和平,有利扶植正气、促进疾病早日康复。

  3、动静相宜 动和静应视病 情轻重而定。如急性病期,应静卧休息,以培育正气和减少气血的耗损。随着病情的好转或慢性病期,可根据体力逐渐增加活动量,以调节气机、通利关节,增强体质和抗病的能力。

  所谓祛邪,即是祛除病邪,使邪去正安。祛邪多用泻实的方法。如外感表证者,宜用发汗解表;宿食停滞或食物中毒等,宜用消食导滞或吐法等。

  扶正祛邪原则在护理上具体运用时,要注意扶正不留邪和祛邪不伤正。如急性病期病员,应有忌食补养之食品或药品,以防留邪;表证病人在用汗法祛邪时,应以周身汗出表荽为度,切忌大汗淋漓而伤正;阳明腑实证病人采用通里攻下法时,应以腑通热退汗止为宜,不可腹泻频数而伤正等。 总之,在临床运用扶正祛邪的护理原则时,应根据疾病的实际情况,灵活掌握运用。通过扶正使正气加强,通过祛邪能排除病邪的侵害和干扰,达到邪去正安之目的。

  正护与反护

  正护:是逆其证候性质而护的一种常用护理原则,又称逆护法。如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均为正护法。如寒证病人在护理上应采用保暖,室温宜高,最好住向阳病室,使病人感到温暖舒适有生机。中药应温热服。饮食可给性温的牛、羊之品,切忌生冷性凉食品等寒者热之的护法。而热证病人,则应采取与上述护法相反的原则。 对虚证病人的应根据阴虚、阳虚之别,分别给以清补或温补的护法。

  反护:是顺从疾病假象而护的一种护理方法,大多在特殊情况下使用。如“阴盛格阳”的真寒假热证、“阳盛格阴”的真热假寒证、脾虚不运所致的脘腹胀满或食积所致的腹泻等,分别采用“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和“通因通用”的护理方法。例如里热盛极,阳盛格阴的执厥证,出现四肢厥冷、脉沉的假寒证时,除做好四肢保暖外,护理时应以清热降温为主,才能使热退假寒象方消。而对阴寒内盛,格阳于外的真寒假热证,应以温热的护法护其真寒。如给温热性食物、汤药温服,室温偏高而湿度宜低,注意保暖等护理措施。这就是以寒护寒、以热护热的反护原则。 对脘腹胀满、纳呆、舌淡、脉虚无力的真虚假实证,就得用健脾益气,以补开塞的护法。如给山药粥、茯苓粥、大枣粥等补中气,并配合针灸、推拿等疗法,以加强药效和振奋脾气,脾气健运则脘腹胀满自消,这叫做“塞因塞用”。对食积所致的腹涫,护理时应消导下泻的护理措施,如控制食量、给消导通便的山楂、核桃仁、香蕉、蜂蜜等食品,以达“通因通用”之功效。

  标本缓急 本和标是一个相对概念,主要说明病证各种矛盾的主次关系。从正邪关系来说,正气是本,邪气是标;从病因与症状说,病因是本,症状是标;从疾病先后来说,旧病、原发病是本,新病、继发病为标。在复杂多变的病证中,常有标本主次的不同。护理上应了解疾病的全过程,综合进行分析,才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然后配合治疗,采取急则护其标,缓则护其本的护理原则。

  急则护其标:当标病甚急,可危及病人生命或影响本病治疗时,护理上应采取应急措施,解决其标的问题。如高血压病人,当出现胃火上炎的牙痛,病人表现坐卧不安、失眠、烦躁时,护理上应采取针刺合谷穴,以降火止痛的措施。若不解决标的问题,不但病人疼痛难受,而且影响本的治疗,造成血压更高。又如溃疡病患者,当出现呕血、便血时,护理上应积极配合治疗,做好止血或血脱的抢救准备。哮喘患者一旦哮喘发作,护理上应给端坐位、给氧和其它止喘的护理。

  缓则护基本:对慢性病或恢复期病人,在标证不甚明显时,护理工作重点应护基本。如做好精神情志的调 摄、加强锻炼以增强体质、适当的食补等。

  总之,标本缓急的护则,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临床应用时应视病情变化适当掌握。

  三因制宜 三因制宜是指因时、因地、因人制宜。要求护理疾病时要根据季节、地区及人的体质、性别、年龄等不同,而制定相宜的护理原则和措施。

  因时制宜:根据四时气候变化特点,制定护理原则。如同属外感风寒证,在春夏和秋冬季节发病,其护理原则不尽相同。春夏季节,阳气升发,人体腠理开泄,服解表药后不宜覆盖衣服或啜热饮料,以免开泄太过,耗伤津液。且夏天暑多挟湿,应考虑给些解暑化湿之品。秋冬季节,人体腠理致密,阳气内敛,感受风寒证时,解表药应温热服,还可给热弱以助药力。可见,不同季节情况下应采用相宜之护理。

  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环境特点,制定其护理原则。由于地区不同,气候和生活习惯各异,在护理上也有所别。如西北高原地区,气候寒冷,干燥少雨应多食肉食 、酥油茶及牛、羊乳品及生津止渴透表的水果和饮料,并注意保暖,防止冻伤、东南地区,温热潮湿多雨,病多痈疡疖肿,护理上做好防暑降温和祛湿等工作,并讲究个人卫生,多食扁豆、绿豆、苦瓜、冬瓜、西瓜等祛暑利湿之品。

  因人制宜:是指根据病人年龄、性别、体质和生活习惯等不同特点,考虑其护理原则。如性别,由于有男女之别,妇女又有经、带、胎、产等情况,护理上应有所异。在年龄方面,老人生机减退、气血亏虚,行动不便和咀嚼不利,病多虚证等特点,护理上重在补虚扶正,搞好生活护理为原则。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稚阴稚阳,机体功能均较脆弱,且易饥易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对疾病抵抗能力较差,加上寒暖不能自调,乳食不能自节,故护理上重在调护其饮食起居,应以薄衣淡食为宜,并加强病情观察。体质方面,有强弱和寒热之偏,阳虚、阴虚之体。要求护理上在安排病室,调节温、湿度,饮食、起居等方面均应有别。

  总之,三因制宜充分体现了中医护理的整体观念和辩证施护在实践应用中的原则性灵活性。只有从整体观念出发,对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运用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的原则,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收藏 分享 邀请
精彩图文
最新资讯
今日焦点
[第876期]让异物入气管伤害远离孩子
[第876期]让异物入气管伤害远离孩子
8月25日晚,北京儿童医院接诊一名因异物进入气管而危在旦夕的2岁儿童,经过
[第870期]土方治感冒是否可行?
[第870期]土方治感冒是否可行?
夏秋交际,早晚温差大,很容易引起人们的感冒,有些人选择抗一抗就过去了,
[第866期]放线菌素D到底是什么?
[第866期]放线菌素D到底是什么?
近期,“放线菌素D”这一药品被炒得沸沸扬扬,从今年7月起,不断有来自福建
[第861期]夏末秋初蚊虫反扑如何应对
[第861期]夏末秋初蚊虫反扑如何应对
夏末秋初,蚊虫突然多了起来,气温下降加上雨水天气略多,为蚊子生长提供了
[第858期]从服务员烫顾客看烫伤处理
[第858期]从服务员烫顾客看烫伤处理
8月24日晚,温州林女士在一家火锅店吃火锅,要求男服务员加水时双方发生一
健康有道
[第168期]春季如何调养气血
[第168期]春季如何调养气血
胡冬菊 河北省中医院血液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 擅长“清热、凉血、活血、止血
[第167期]“完全控制”哮喘,你该怎么办?
[第167期]“完全控制”哮喘,你该怎么办?
武蕾,主任医师、教授,河北省中医院呼吸二科主任,擅长运用中医理论及中西医结合的方
[第166期]告别失眠的日子
[第166期]告别失眠的日子
成立,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1994年毕业于河北中医学院,毕业后至今一直在河北
[第165期]水肿与肾脏的关系
[第165期]水肿与肾脏的关系
冯忖,医学硕士,副主任医师。主治各种原发及继发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糖尿病肾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申明 | 隐私政策 | 推广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中健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复制及建立镜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