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吸虫病是日本血吸虫寄生在门静脉系统所引起的疾玻急性期有发热,肝肿大与压痛、腹泻或排脓血便,血中嗜酯酸性粒细胞显著增多;慢性期以肝脾肿大为主;晚期则以门静脉周围纤维化病变为主,可发展为门静脉高压症,巨脾与腹水。常见护理问题包括:①体温升高;②腹泻;③体液过多(腹水);④有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⑤潜在并发症--肝性脑玻1、体……
日本吸虫病是日本血吸虫寄生在门静脉系统所引起的疾病。急性期有发热,肝肿大与压痛、腹泻或排脓血便,血中嗜酯酸性粒细胞显著增多;慢性期以肝脾肿大为主;晚期则以门静脉周围纤维化病变为主,可发展为门静脉高压症,巨脾与腹水。常见护理问题包括:①体温升高;②腹泻;③体液过多(腹水);④有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⑤潜在并发症--肝性脑病。
1、体温升高
[相关因素]血吸虫急性感染。
[主要表现]间歇或弛张热,病人诉发热不适。
[护理目标]病人体温保持正常。
[护理措施]
观察发热的程度及伴随症状。
嘱病人卧休息,协助生活护理。
观察体温的变化,体温>39℃,给予物理降温,如冰敷,醇浴等。
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供给足量的水分。
多汗者勤擦身,勤换衣服,保持皮肤清洁,床铺干燥平整。
遵医嘱服吡喹酮,并观察药物的副作用。
[重点评价]
体温有无下降。
发热伴随症状有无减轻。
2、腹泻
[相在因素]血吸虫肠道病变。
[主要表现]稀便每天2-3次,重者持续性脓血便,伴里急后重。
[护理目标]
病人主诉排便次数减少。
大便性状恢复正常。
[护理措施]
评估腹泻程度,有无腹痛等伴随症状。
观察大便颜色、性状、量,并记录之。
明显腹泻者,给予低脂、少渣饮食,如面条、稀饭等。
腹泻病人应做好肛周护理:每次大便后用清水洗干净,涂上保护 油膏。
遵医嘱静脉补充液体及热量。
[重点评价]
大便的颜色、性状、次数的改变。
肛周皮肤的完整性是否受损。
3、体液过多(腹水)
[相关因素]
门静脉阻塞。
低蛋白血症。
继发性醛固酮增多引起水钠潴留。
[主要表现]
腹部膨隆,腹壁静脉曲张。
病人诉腹胀难受,呼吸困难。
血清白蛋白下降。
[护理目标]
呼吸困难减轻或消失。
病人腹水减轻,舒适感增加。
[护理措施]
评估腹水程度及血清白蛋白水平。
协助生活护理,给予精神安慰。
抬高床头或半坐卧位,以改善呼吸。
控制钠的摄入,给予无盐或低盐高蛋白饮食。
测腹围、体重,每周1次。
记录24小时尿量。
遵医嘱给予白蛋白和利尿剂,并观察利尿效果。
[重点评价]
病人体重,腹围,尿量有无变化。
病人舒适感有无改善。
4、潜在并发症--上消化道出血
[相关因素]门静脉高压致食管下端,胃底静脉曲张。
[主要表现]呕血、黑便、血压下降,失血性休克。
[护理目标]
病人不出现上消化道出血。
病人出血减轻或停止。
[护理措施]
评估上消化道出血的程度,有无呕血、黑便或大便潜血试验是否阳性。
密切观察血压,脉搏、呕吐物及大便的颜色,性质及量。
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侧卧或头偏向一侧 。
出血期间禁食,出血停止24小时后可进流质,1周后改半流质,饮食不宜过热,以免使血管扩张,引起再度出血。
发现病人出血时,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安慰病人,酌情用镇静剂。
遵医嘱给止血药及输血等处理。
准备吸痰器,三腔二囊管等急救器材。
5、饮食宜软食,不宜吃粗糙,带骨及刺激性强的食物。
[重点评价]
病人有无呕血、黑便。
血压、脉搏是否正常。
潜在并发症--肝性脑病
参照病毒性肝炎病人标准护理计划中的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