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北京糖尿病防治协会组稿时,专家们对主持人提到了两个10年。它们是:如果糖尿病人没有很好地控制血糖,10年后就不可避免地出现肾损害;而一旦出现肾损害不加以控制,10年后就不可避免地出现尿毒症。不少糖尿病病友特别是老年病友,由于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往往饮食不大节制,运动不太经常,治疗不怎么规范。我有一位朋友就是这样,当初我一提醒他要注意控制血糖……
这得从肾脏的构造说起。肾脏最基本的功能结构是肾单位,每个人总计共有100万个肾单位。肾单位是由肾小球囊、肾小球和肾小管组成,肾小球之间为系膜区。糖尿病
肾病最主要的病理改变是肾小球硬化、肾小动脉玻璃样变、基底膜增厚、肾小球间的系膜区扩增。临床上常将糖尿病肾病从轻到重分为5期,第一期主要是代偿性的肾脏功能亢进,肾脏还没有什么病理改变,有的患者肾脏体积有所增加。第二期时肾脏发生了组织学上的改变,但此时化验检查还没有什么阳
性发现,也就是说还查不出什么问题,病人也还没有什么感觉,仅少数病人有时血压偏高。从第三期开始,病人已有临床上的不正常,尿蛋白出现,血压也开始增高,此阶段关键性的化验结果是尿中微量白蛋白分泌率已高于20微克/分钟,临床上通常将这一期肾病称为早期肾病。早期肾病是糖尿病肾病得以完全恢复的最后机会,再向前发展,糖尿病肾病就无法完全消失了。如果尿微量白蛋白分泌率超过200微克/分钟,病情就进入了第四期,第四期又称为临床肾病,其主要特点就是尿中出现大量蛋白,血压持续性地升高。到了第五期,糖尿病肾病已进入晚期,我们常称之为终末肾病。此时病人因肾功能不全,血液中的废物,如肌酐和尿素氮也开始升高,其中血肌酐水平升高超过2毫克/分升是终末肾病的诊断指标,终末肾病病人往往伴有显著的高血压和浮肿。根据血肌酐的水平,我们把终末肾病又分为3个阶段,血肌酐高于2毫克/分升叫肾功能不全,血肌酐高于5毫克/分升叫做肾功能衰竭,如果血肌酐超过8毫克/分升,我们就称该病人已经发生了尿毒症。
如上所述,糖尿病肾病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一旦临床表现比较明确了,糖尿病肾病就已经难以根治了。
如何控制糖尿病肾病
第一,控制好血糖。1993年,美国和加拿大学者联合发表了他们名曰糖尿病控制与并发症试验的研究成果,这项试验历时10年,耗资1亿美元,研究对象是1型糖尿病病人。1998年,英国学者又发表了他们名曰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的研究成果,这项试验历时20年,主要针对2型糖尿病病人。在这两个意义重大的研究中,他们发现无论是1型还是2型糖尿病病人,血糖控制水平对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眼底病变的发生和发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良好的血糖控制可以使1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