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华医院中医肿瘤科主任医生徐振晔认为,中医药治癌有独特的优势和特色,应充分重视并提高中医药在治癌实践中的作用和地位,有组织地开展包括中医药在内的多学科联合治疗,让更多的患者受益。徐振晔从事肿瘤临床和研究20多年,在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癌性胸水和用中药防止放化疗毒副反应、增强骨髓造血功能、升高白血球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他所在的中……
上海新华医院中医肿瘤科主任医生徐振晔认为 ,中医药治癌有独特的优势和特色 ,应充分重视并提高中医药在治癌实践中的作用和地位 ,有组织地开展包括中医药在内的多学科联合治疗 ,让更多的患者受益。
徐振晔从事肿瘤临床和研究 20多年 ,在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癌性胸水和用中药防止放化疗毒副反应、增强骨髓造血功能、升高白血球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他所在的中医肿瘤科用中医中药治疗Ⅲ—Ⅳ期肺腺癌 ,治后 5年生存率达 24.22% ,而根据国内现有的报告 ,即使Ⅲ A期非小细胞癌手术后 5年生存率也很低。徐振晔认为 ,癌症治疗失败的原因在于复发和转移 ,中医中药通过提高患者抗癌能力 ,有效抑制癌细胞 ,防止复发和转移 ,明显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延长生存期。对那些放疗适应症减少 ,化疗疗程有限的中晚期或晚期患者来说 ,中医中药由于毒副作用少 ,可长期服用 ;对那些不适宜化疗的患者 ,中医中药更是他们主要的治疗手段。
徐振晔认为 ,中医中药在多学科联合治疗癌症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要发挥包括中医药在内的多学科治癌作用 ,除了患者的自由选择外 ,更需要有关部门有组织地开展“强强联合”治癌 ,中西医学术界应逐渐消除“门户之见” ,认识中医药治癌的战略地位 ,携手攻克癌症这一危害人类健康的顽固堡垒。
如何发挥中医药的特色 ,更好地治疗癌症。徐振华认为 ,辨证施治是几千年中医药学理论与实践的精髓 ,也是治疗各种疾病的大法。同样 ,中医药在治疗各种恶性肿瘤时也要辨症分型 ,辨症与辨病相结合 ,那种不分症型的“一病一方”是不现实的 ,弄不好将会产生误导。徐振晔认为 ,临床上有些恶性肿瘤分型比较简单 ,如肝癌大多是脾虚气滞型 ;有些癌症如肺癌分型就比较复杂 ,往往有 4种甚至 5种分型。临床上只有分清肿瘤患者属于什么症型 ,采用相应的扶正和抗癌中药,才能产生疗效 ,否则可能适得其反。
徐振晔指出 ,中医药治疗中的扶正祛邪、调整阴阳平衡 ,既是治疗过程的法则 ,又是中医药治癌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
中医认为阴平阳秘、百病不生 ,阴阳失衡 ,百病乃生。中医通过调整病人体内“正”与“邪”的矛盾 ,使患者在新的基础上达到阴阳平衡 ,不仅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而且使患者带瘤生存 ,与瘤和平共处。这与目前国内外肿瘤界十分注重的治癌原则是一致的。徐振晔说 ,近年来中医药治疗肿瘤已成为国内外公认的肿瘤治疗的主要疗法之一。但目前在临床实践中 ,中医药治癌仍未被提到应有的地位。造成这种状况除了认识上的原因外 ,也与目前抗癌中药中缺少可快速发挥作用的静脉制剂有关。徐振晔呼吁有关部门在积极组织包括中医药在内的多学科联合治癌的同时 ,重视和扶持对抗癌中药静脉制剂的研制 ,有重点的组织知名肿瘤专家、制剂专家和厂家联合攻关 ,联合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