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八个“全球肺癌关注月”来临之际,中国抗癌协会在沪发布的“中国晚期肺癌患者生活质量调查报告”披露,肺癌已取代肝癌成为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的第一大原因。
针对症状定期检查
不过,专家也提醒市民,不必因此盲目恐慌。市胸科医院肺内科、上海市胸部肿瘤研究所副所长廖美玲教授强调,肺癌典型症状是干咳无痰、慢性咳嗽、咳血、呼吸急促困难、胸痛、支气管炎、肺炎反复发作,以及莫名的体重减轻和食欲减退等。有家族史的高危人群应定期随访,每年或每半年做次检查。对于久治不愈的肩周炎患者,周彩存教授提醒,只要及早拍张胸片,以明确诊断,即可避免误诊。
此外,肺癌病人还有男性的乳房增大、静脉炎、内分泌功能紊乱等身体症状,其中最常见的是杵状指和肥大性骨关节病。因此,这些身体症状发生,应作胸部X线检查,以排除肺癌的可能。
现在肺癌高发人群包括45岁以上的长期吸烟者、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者及肿瘤家族史者。长期接触厨房高油烟环境的人也被列为重点普查人群,需半年至一年体检一次。
早期筛查至关重要
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胸科医院肺内科主任、博士生导师韩宝惠教授表示,早期肺癌主要的筛查方法是胸片与痰液细胞学检查。X线胸片方便经济,患者无痛苦,但缺点是不能发现小于1cm的肿物。痰液脱落细胞学检查是肺癌诊断简单易行的重要方法之一,检查晨起后深咳排出的第一口痰液,带血的痰更好,并需要连续送检6~8天,查找脱落的癌细胞。但痰检也有缺陷,假阴性率比较高,尤其是周围型肺癌患者,由于癌肿位于双肺外周,远离大的支气管,难于从痰液里带出癌细胞。
对某些症状典型、高度怀疑为肺癌患者,X线胸片与痰查结果均为阴性者,可直接做气管镜检查以取到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目前还开展CT定位下经皮肺穿刺,已做1000余例,使周围型肺癌的诊断阳性率80%-90%以上。使用膜式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技术,即新柏氏TCT检测系统,使痰液检测的阳性率明显提高,肺部疑难杂症的诊断和治疗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两类肺癌临床症状不同
96%以上的肺癌起源于肺区的支气管,根据支气管上的不同发病部位,可分为中央型和周围型两类。两类肺癌的临床症状各不相同,诊断方法也不一样。
中央型肺癌:原发于肺的中央部位。它的症状有:刺激性咳嗽、痰中带血。 (它可以呈血丝状、血点状,或和痰混合在一起)。肿瘤渐渐增大后,可出现发热、胸闷、憋气等感觉。由于这种肺癌位于肺的中央部位,它的阴影往往被心脏和大血管的阴影掩盖,所以单靠胸部X线检查容易造成误诊。最好的检查方法有痰的细胞学检查;气管、支气管的断层摄影,CT检查,支气管造影,纵膈充气造影,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这是最有诊断价值的检查方法。
周围型肺癌:它原发于肺的外围,所以很少产生咳嗽、咯血等症状,少数病人可有胸部的隐痛、钝痛、或间歇性疼痛,但当肿瘤增大,侵及胸膜、胸壁时,可产生胸部定位性的持续剧痛或刺痛。不少病人可能长期被误诊为肺结核或肺部炎症而耽误了治疗。为了避免误诊,凡是40岁以上突然发现肺部圆形阴影,不能确诊为肺结核者,应早期采取手术治疗或作1~2个月的动态观察,若圆形阴影逐渐增大或经药物治疗后无明显变化时,决不应再拖延下去,而应迅速请胸外科医师检查,争取早日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