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4日是“世界癌症日”。中国抗癌协会称,现在社会上很多人对癌症还缺乏了解,对癌症这种疾病有不正确认识的人占了一定比例。有人甚至认为,“癌症性格”一定患癌症、低焦油含量的烟草危害低等,这些都是对癌症发生因素的误解。
2月4日是“世界癌症日”。中国抗癌协会称,现在社会上很多人对癌症还缺乏了解,对癌症这种疾病有不正确认识的人占了一定比例。有人甚至认为,“癌症性格”一定患癌症、低焦油含量的烟草危害低等,这些都是对癌症发生因素的误解。
中国抗癌协会副秘书长刘端祺说,社会上一直有“癌症性格”的说法。其实,单纯从性格上来认定某个人一定得癌症,这种评判是不科学的。没有一种固定的性格就注定是一定要患癌症的。不过,日常生活中确应注意及时疏解压力和不良情绪,保持心理健康。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也有利于疏解压力,还可以增加免疫力,有助于远离癌症。
医学专家提出,吸烟人群更容易患肺癌等疾病。有人认为,吸低焦油含量的烟草可减低危害。对此,中国抗癌协会科普宣传部部长、首都医科大学肺癌诊疗中心主任支修益说,低焦油烟也不能减低致癌率。烟草中含有69种致癌物质,焦油只是其中一种,对呼吸系统、心脏等都有危害。
在一些人眼里,癌症等于绝症。对此,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郝希山说:“有人认为得了肿瘤就等于死亡,这个概念是不对的。”预防癌症分为两种:一种是一级预防,即少发生或不发生肿瘤;另一种是二级预防,即早诊早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肿瘤治愈率大有提高,早诊断、早治疗,是提高肿瘤治愈率、延长生存率的最有效办法。
肿瘤治疗八大误区
癌症是各种恶性肿瘤的统称,其细胞的生长和分裂速度高于正常细胞,且往往可转移到其他组织。
癌症是各种恶性肿瘤的统称,其细胞的生长和分裂速度高于正常细胞,且往往可转移到其他组织。其发病与有害环境因素、不良生活方式及遗传易感性密切相关。所谓“恐癌之心不可有,防癌之心不可无,”我们日常生活中应该通过广泛宣传癌症危害,普及癌症防治知识,让人们正确认识癌症,树立癌症可防可治的正确观念,建立安全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达到预防癌症的目的。
随着现代医疗设备条件的不断更新,虽然癌症检查与确诊也越来越容易,但很多病人往往因一些错误的认识严重影响肿瘤的防治,甚至有的引起严重的不良后果,干细胞与再生医学中心的肿瘤学专家们为此归纳了八种他们在临床中常见的肿瘤治疗和认识误区,提醒广大患者切莫重蹈覆辙!
误区一:癌症是不治之症
目前在群众中“恐癌”心理相当普遍,一些患者认为得了恶性肿瘤就等于判处了死刑,所以放弃治疗。其实恶性肿瘤并非不治之症,至少有13种恶性肿瘤在早期经过手术、放疗、化疗等正规治疗可以治愈,还有10种左右的恶性肿瘤经治疗后可以延长生存期以及无瘤生存期。初步来讲三分之一的肿瘤能够治愈,三分之一的病人能够长期生存,剩下三分之一也能得到临床明显的改善。因此,肿瘤实际上是一个可治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