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衣晓峰)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刘平教授利用多焦视网膜电图等7种方法来综合评价白内障眼的具体状况,同时对其进行分级和对每一级别的视力做出估测研究,以判断对预后的影响。到现在,该院已对2900多位白内障患者施行了手术,绝大多数术前检测结果与术后视力相符合。以往对白内障病人术前视功能检查主要依赖于光定位、色觉和注视状态等……
本报讯 (记者衣晓峰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刘平教授利用多焦视网膜电图等 7种方法来综合评价白内障眼的具体状况 ,同时对其进行分级和对每一级别的视力做出估测研究 ,以判断对预后的影响。到现在 ,该院已对 29 00多位白内障患者施行了手术 ,绝大多数术前检测结果与术后视力相符合。
以往对白内障病人术前视功能检查主要依赖于光定位、色觉和注视状态等 ,缺点是难以给出精确的定量、定性检测。对白内障同时伴有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者 ,术前往往不能做出有意义的判断 ,致使有时术后效果与患者期望值相差很大 ,甚至造成医疗纠纷。
刘平教授就此将固视检查法、色光检查法、光定位法、角膜映光法、视觉诱发电位、对比敏感度检测、多焦视网膜电图检测等 7种手段结合起来 ,综合评价白内障眼的视功能。其中多点视网膜电图是近年来问世的新技术 ,可对黄斑部进行检测 ,并可依据检测结果绘制成视网膜电反应地形图 ,用来更形象地反映视网膜的功能状态。
刘教授指出 ,如检查发现病人角膜映光点居中 ,光定位准确 ,术前、术后具有相同的固视方向 ,术后视力可显著高于术前视力。如病人具有正常色觉辨别能力 ,术后视力也会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如果病人是具有稳定中心固视者 ,多点视网膜电图反应呈锐利峰状 ,波峰接近正常眼的反应 ,术后视力多在 0.5以上。而病人视力下降程度与角膜映光点的偏心度成反比 ,映光点远离中心 ,病人术后视力不佳。
目前每例白内障眼仅手术治疗费用就有数千元 ,这还不算由于视力障碍耽误工作所带来的经济损失。因此 ,应用上述综合检测方法 ,有助于排除不适合于手术的白内障病人 ,既节约看病开销 ,又能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使医患双方对治疗结果都有满意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