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恐近视?别偏离理性防治轨道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副教授周行涛:在“全民恐近视”的情形下,出现了名目繁多的“治疗假性近视”方法,偏离了理性防治的轨道。误区一:近视眼=不正常近视的本质相当于照相机聚焦模糊,是因为镜头(角膜及晶状体)、底片(视网膜)等各种组件的光学不平衡而呈现的近视屈光状态。当我们的……
全民恐近视 ?别偏离理性防治轨道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副教授周行涛 :
在“全民恐近视”的情形下 ,出现了名目繁多的“治疗假性近视”方法 ,偏离了理性防治的轨道。
误区一 :近视眼 =不正常
近视的本质相当于照相机聚焦模糊 ,是因为镜头 (角膜及晶状体 )、底片 (视网膜 )等各种组件的光学不平衡而呈现的近视屈光状态。当我们的眼光落在数轴上时 ,会发现 ,零只是长长数轴上最偶然的情况。这一普遍性的原理也体现在人眼的屈光状态上 ,负 (近视 )或者正 (远视 )的几率要大于正视 (0)。因此 ,在现代社会 ,人类有理由说 ,近视是正常状态。轻度近视 ,中高度近视 ,如果不合并眼底异常 ,矫正远视力亦在 1 . 0以上 ,不能认为是“有病”。
提醒 :人对屈光度的要求是动态的。
人类对自身屈光状态的要求 ,是随年龄而演变的 ,如小于 18岁时 , + 2. 50DS~ + 1. 50DS可能较好 ,在 18~ 30岁阶段 ,则以 + 0. 75DS~+ 0. 50DS为佳。向近视过渡是自然的要求 ,比如到 55~ 70岁 ,以轻度近视 - 2. 25DS~ - 1.5 0DS为好 , 70岁以上则最好为 - 3. 0DS的近视。
误区二 :孩子还小 =假性近视
流传甚广的“假性近视眼”概念 ,仍为很多人所接受。家长在听到自己孩子为近视时常常脱口而出 :“是假性还是真性 ?”甚至许多眼科医生 ,也为自己的孩子“假性近视”而苦恼。许多人相信“近视眼有真假之分” ,“假性近视是可逆或早期阶段”。
提醒 :判别近视必须以验光为准。
所谓假性近视眼只占青少年近视中的一个非常小的比率 (可能不超过 3%):是一种近视现象 ,本质上不是近视眼。
举个例子 :一个 5岁男孩 ,被诊断为“150度假性近视” ,视力只有“0. 6” ,经过 1年“治疗” ,摘掉了眼镜 ,视力恢复到 1. 0,家长称“假性近视已好” ,本人曾给予客观验光 ,结果证实是 100度远视 ,根本就不是近视。另一例 13岁女孩“400度近视中 100度为‘假性近视’ , 300度为真性近视 ,‘治疗’后假性近视减轻 50度 ,戴镜只要 350度了。裸眼视力由 0. 1提高到0. 2度”。事实上裸眼远视力的这种“提高”根本不能说明任何“进步” ,经检查 ,真正的度数是425度球镜联合 50度散光 ,并没有“治疗好转”。
其实 ,在美国和欧洲 ,“假性近视眼”的概念并没有很多人问津。
误区三 :早戴眼镜 =促使近视加深有些家长抱着“早戴眼镜越戴越近”等陈旧观念 ,毫无根据地拒绝为孩子配镜矫正。这一认识甚至比“假性近视”更难改变。科学而言 ,应该是根据验光的结果 ,结合视力要求、眼位、眼肌运动、是否有弱视等综合考虑配镜处方。比如低度近视者 ,裸眼视力大于或等于 0. 6、矫正视力达 1. 0或以上 ,不必配镜矫正。如果裸眼视力 0. 6以下 ,看远时不能看清目标 ,或对远视力有较高要求 ,则需要配镜。中、高度近视者 ,配戴合适的眼镜会改善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所要的视觉质量。
提醒 :首次验光配镜者宜到医院眼科进行全面的眼部检查。
在配镜之前 ,第一件事是接受验光师的验光。只有明确眼的屈光状态 ,才能给予合适的镜片。成人以自然瞳孔接受主觉验光为多 ,经过眼科医生或验光师的插片 ,找到最佳的镜片度数。虽然电脑验光以速度快见长 ,散瞳后的电脑验光准确性亦有提高 ,但不宜直接作为眼镜的度数。
误区四 :激光手术可一打“了”之从美国FDA批准准分子激光手术矫正近视以来 ,我国在这一领域的进步之迅猛是前所未有的。国内大众心理表现为两个极端 :第一种是神化手术效果 ,近视激光手术“一了百了”。事实上当前的激光手术尚未到尽善尽美的地步 ,特别是高度数比如 1200度以上的矫正 ,其预测性、安全性和稳定性显著下降。而且对于病理性近视眼 ,手术要求仅仅是为了看视力表的远视力得到提高 ,却漠视了这样一个事实 :激光仅仅是光学矫正 ,并不能对眼底的既有异常带来帮助。另一对立的观念是完全否定近视激光手术 ,即所谓“治标不治本” ,无视另一事实 :对于低中度近视而言 ,十多年实践已证明激光手术效果确实、稳定而且可靠。
那么当前矫正近视的激光手术究竟发展到那个阶段了呢 ?近视激光手术相当于将角膜削平一些 ,即在照相机镜头上来将焦距作微调。LASIK ,即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 ,首要步骤是用特制的微型角膜刀做一个角膜瓣 ,然后激光切削 ,将角膜瓣复位。术后大多数人只有轻微不适 ,有效视力恢复很快。LASIK的优点是不影响上皮与前弹力层 ,能矫正低、中、高不同类型的近视、散光与远视 ,预测性较好 ,术后药物用量少 ,而且术后屈光度较稳定。这几年来医生与患者都偏向LASIK ,直到LASEK出现。
LASEK即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 ,LASEK根本不用刀 ,只需把角膜表面的上皮层揉起来成为一个上皮瓣 ,打完激光再把上皮瓣放回去就可以了。LASEK的上皮瓣消除了用刀的后顾之忧 ,不再有角膜层间相关的并发症 ,对于轻中度近视者十分理想。有些轻度近视的青年要求手术 ,如果做LASIK ,毕竟是用刀的 ,存在远期潜在风险 ,而选择LASEK就较安全。另一方面 ,LASEK对于那些角膜较薄的近视者有益 ,上皮瓣正好弥补PRK后短时间内上皮屏障的缺乏 ,减轻由此而引起的疼痛 ,加快视力恢复 ,减少角膜雾浊混浊和回退 ,减低感染的风险。
对于超高度近视比如 1200度以上甚至1500度以上的近视 ,在适应症确凿的前提下 ,进行有晶体眼人工晶体的植入是一个让人期待的方向。
提醒 :近视手术是选择性手术 ,不应“蓬勃”开展。
需有一个从容的社会环境和非常理性的认知和心理状态。各地激光手术正蓬勃开展 ,绝大部分健康有序 ,但不合乎科学的认识所指导下的“近视矫正”仍时有所闻 ,反映出当前社会在近视眼问题上仍存在“近视性”(谬误和短视 )。无论何时何地 ,第一原则是 :将病人的利益放在首位 ,对每一个体的安全性、预测性、稳定性、有效性及风险效益比进行全面的衡量 ,最高的境界是真正的个体化切削 ,给患者一个完善的视觉。
名医档案 :周行涛医学博士 ,硕士生导师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 (卫生部近视眼重点实验室 )副教授 ,主攻领域为眼科学近视基础研究和临床防治方向。主编卫生部视听教材《准分子激光矫正近视》 ,在中国最早开拓LASEK并将该技术推广开来。曾获上海科技进步三等奖、上海“医苑新星”等荣誉。
暑假近视就医者为平时的 4- 6倍
高考 ,中考 ,考试结束了 ,暑假来临了 ,到眼科检查眼睛的孩子与家长多了。眼视光学中心近年数据统计表明 ,暑期就医的儿童和青少年 ,至少是平时的 46倍。诊治结果显示 ,绝大多数罹患的是近视。
验光平时亦可进行
在人们的老观念里 ,一般是“寒暑假验光”比较好。但从科学角度来看 ,托品酰胺等短效睫状肌麻痹剂 ,因瞳孔在 6~ 10小时后即可恢复正常 ,验光在平时亦可进行。数字我国国民近视的患病率约为 33%(近 4亿人 !),其中 600度以上并伴有眼底改变的病理性近视眼 ,患病率在 1%左右 ,即至少也在 1千万以上。如此庞大的近视群体 ,对解决近视眼的要求自然迫切万分。通常人们对近视的普遍反应是沮丧 ,特别是家长往往对孩子的近视表现出恐慌感 ,这或许已是中国国内社会心理中最具普遍性的焦虑之一了。近视眼已不仅仅是医学问题 ,更是引起广泛关切的社会问题。
060岁近视眼防治方案
1、学龄前儿童的近视 (06岁 ):筛查与遗传相关的高度近视 (家族史 );排除其他先天性眼疾 ,重点预防弱视。
2、青少年近视 (18岁前 ):预防和预测。从握笔姿势到电脑作业等都要有良好、合理的方式。警惕病理性近视眼 (必要时进行后巩膜加固术 )。医学验光、科学配镜、定期复查 ,规范的眼镜配戴。
3、成年人近视 (1855岁 ):医学验光十分重要 ,要合理配镜 ,可实施个体化准分子激光手术 :LASIK与更为安全的微创准分子激光手术LASEK(轻中度近视的首选激光术式 )。
4、超高度近视的特殊性 :后巩膜加固术联合准分子激光或有晶体眼的人工晶体植入 (22岁 50岁 )。要重视视网膜的并发症、重视青光眼的合并存在。
5、中、老年人的近视个体化处理 (40岁以上 ):对于追求生活质量和现在越来越多有开车愿望的中老年人 ,既要考虑近视的矫正 ,又要考虑老视 (老化 )的问题 ,激光手术的术前设计如单眼视的设计需要特别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