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属中医胸痹范畴,病变在心,但与肝、脾、肾功能失调密切相关。中医学虽然早已认识到肝证日久可以及心,导致胸痹(冠心病),然而迄今鲜见以数理统计的方法来阐明二者关系的。我们试以流行病学的方法来探讨中医肝证与冠心病的关系。从1996~1999年,我们在北京市和四川省绵竹市一些单位、社区采取随机调查的方式,部分资料来源于本院门诊自愿……
冠心病属中医胸痹范畴 ,病变在心 ,但与肝、脾、肾功能失调密切相关。中医学虽然早已认识到肝证日久可以及心 ,导致胸痹 (冠心病 ),然而迄今鲜见以数理统计的方法来阐明二者关系的。我们试以流行病学的方法来探讨中医肝证与冠心病的关系。
从 19 9 6~ 19 9 9年 ,我们在北京市和四川省绵竹市一些单位、社区采取随机调查的方式 ,部分资料来源于本院门诊自愿咨询者 ,累计调查23 59人。其中男性 9 84人 ,女性 1375人 ,年龄18~ 86岁。中医肝证、疾病调查和家族史由调查人员采集核对资料 ,按照中医肝证辩证记分标准对受调查者逐一进行中医四诊检查 ,分别填表登记 ,最后将资料汇总。
我们将肝证分为 11个主要证型 :肝气郁结、肝火上炎、肝胆湿热、肝阳上亢、肝郁脾虚、肝血亏损、肝肾阴虚、肝阳化风、血虚生风、寒凝肝脉、肝肾阳虚证。将上述能够分级的症状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严重四级。偶有发生为轻度 ;经常发生但能耐受或控制为中度 ;经常发生且程度较重 ,难以控制为重度 ;持续发生、症状重、需服药才能控制者为严重。
统计方法 :以Sas6. 12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均以 x±S表示 ,组间均数显著性用t检验 ,计数资料用X~ 2检验。中医肝证及其积分与冠心病发病关系用Lo -gistic回归分析 ,估计危险比值比 (OR),并以Logistic回归分析后退法建立冠心病诊断模型。
结果 :在 2359人中共有 154例患冠心病 ,发病率为 6. 53%。其中肝火上炎的冠心病发病率为 7. 53%,而非肝火上炎的冠心病发病率为 5. 33%,二者有显著性差异 (P =0. 036)。有无肝胆温热者冠心病发病率分别为 11. 9 2%和5. 86%,有无肝血亏虚者发病率分别为 9 . 00%和 4. 33%,有无肝肾阴虚发病率分别为 11.67%和 5. 9 5%,有无肝阳化风者发病率分别为 16. 10%和 6. 02%,各组间有高度显著性差异 (P值分别为 7. 22E - 04、5. 37E - 06、2. 09E- 03、1. 49E - 04)。肝郁脾虚与非肝郁脾虚的冠心病发病率的差异虽然不显著 ,但P =0.052,接近 0. 05。其余各型肝证的冠心病发病率也不同程度高于相对应的非肝证者 ,但它们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
冠心病患者各类肝证积分、总积分的均值高于非冠心病组 ,除寒凝肝脉差异显著性较小外 (P =0. 0435),其余组间的差异均极显著(均P <0. 007)。由此可见 ,冠心病患者的各类肝证积分、总积分高于非冠心病患者。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控制性别、年龄、职业、地区、体质指数后 ,肝火上炎、肝胆湿热、肝血亏虚、肝阳化风对诊断冠心病仍有显著影响 ,是不可忽视的冠心病致病危险因素。临证时 ,如能根据这些肝的见证 ,详察病机 ,辩证论治 ,实现治疗上的个体化 ,就可提高中医治疗冠心病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