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因供应心脏营养物质的通道──冠状动脉发生了粥样硬化所致。粥样硬化的斑块,堆积在冠状动脉内膜上,久而久之,越积越多,使冠状动脉管腔严重狭窄甚至闭塞,导致心肌的血流量减少,供氧不足,产生一系列心肌缺血性表现,如胸闷,弊气,心绞痛,心肌梗塞甚至猝死等。本病是老年人最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是威胁老年人……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 ,因供应心脏营养物质的通道──冠状动脉发生了粥样硬化所致。粥样硬化的斑块 ,堆积在冠状动脉内膜上 ,久而久之 ,越积越多 ,使冠状动脉管腔严重狭窄甚至闭塞 ,导致心肌的血流量减少 ,供氧不足 ,产生一系列心肌缺血性表现 ,如胸闷 ,弊气 ,心绞痛 ,心肌梗塞甚至猝死等。本病是老年人最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 ,是威胁老年人健康最严重的疾病之一。早在《内经》中 ,就有“心痛”、“真心痛”、“厥心痛”等描述。如《灵枢·厥病篇》说 :“厥心痛 ,痛如似锥针刺其心”。“真心痛,手足青至节 ,心痛甚 ,旦发夕死 ,夕死旦死。”等等。长期思考过度 ,或精神紧张 ,心肝气郁 ,气机不利 ,心脉痹阻 ;或过食肥甘厚味及饮酒过多 ,湿热内蕴 ,炼液为痰 ,痹阻心阳 ;或年老体弱 ,肝肾阴虚 ,虚火灼津成痰 ;或脾阳不运 ,聚液为痰 ,痰浊内阻 ,胸阳不振 ,气滞血瘀而发本病。临床上虽然以本虚为主 ,但在疾病发展过程中 ,也有标实为主的 ,如气滞、血瘀、痰湿、寒邪等导致胸阳不通而发病。所以中医对本病治疗一般分以下几型辨证论治。1、寒痹胸阳型 :每当受寒心胸剧痛 ,胸闷如重物压迫 ,甚则胸痛牵引后背 ,舌苔白腻,脉象弦紧。治宜宣痹开结 ,通阳散寒。方用瓜蒌薤白桂枝汤加减 :瓜蒌、薤白、桂枝、半夏、陈皮、枳实、生姜等。若舌质紫暗者加丹参、赤芍、郁金以活血化瘀。
2、瘀阻心络型 :心胸痛如针刺 ,固定不移 ,有的沿手少阴、手厥阴经脉循行部位放射,胸胁闷 ,气短 ,心烦 ,脉弦涩 ,舌质紫暗或有瘀斑。治疗宜活血化瘀 ,理气止痛。方用丹参饮合血府逐瘀汤加减 :丹参、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檀香、枳壳、青皮等。若伴有胁胀者加川栋子、郁金以舒肝理气 ;若胸闷、苔薄腻者加厚朴、砂仁、白蔻仁以理气化湿。
3、痰湿中阻型 :心胸闷痛 ,脘腹胀满 ,口淡无味 ,食欲不佳 ,四肢乏力 ,每遇劳累或饱餐后发作或加重 ,脉弦滑 ,舌苔白厚腻。治宜除湿化痰 ,健脾运湿。方用温胆汤加减 :陈皮、半夏、茯苓、枳实、厚朴、菖蒲、白术、苍术、砂仁等。若病久不愈者 ,应加活血化瘀药如丹参、三七、赤芍等。若发作时即吞服宽胸丸或苏合香丸 ,或含服苏冰滴丸。
4、气阴两虚型 :左胸疼痛常发作 ,伴有心慌气短 ,自汗乏力 ,五心烦热 ,口干 ,多梦易惊 ,脉沉弦细 ,或见结代 ,舌红苔薄少津。治宜益气养阴 ,方用生脉饮合炙甘草加减 :人参、麦冬、五味子、丹参、黄精、生地、玉竹、郁金、沙参、炙甘草、桂枝等。若心烦失眠,心悸者加远志、酸枣仁、生龙骨、生牡蛎以养心安神 ;若头晕耳鸣者加钩藤、石决明等。
5、肾阳亏虚型 :心前压痛 ,心慌心悸 ,疲乏 ,畏寒肢冷 ,腰膝酸软 ,小便清长 ,脉沉细无力或迟或结 ,舌质淡而苔白。治宜温阳补肾 ,方用金匮肾气丸合右归饮加减 :熟附子、肉桂、山药、山萸肉、熟地、怀牛膝、仙茅、枸杞子、丹皮、淫羊藿等。在治本的同时 ,可以适当加活血化瘀药物 ,如丹参、红花、川芎、血竭等。
6、阳气欲脱型 :心痛气短 ,躁动不安 ,四肢不温 ,神色大衰 ,大汗不止 ,甚则神志不清 ,脉沉细数 ,或沉迟 ,或细涩而结代 ,舌质淡胖 ,苔白。治宜回阳救逆固脱 ,方用参附龙牡汤加减 :人参、熟附子、五味子、麦冬、煅龙骨、煅牡蛎、肉桂、干姜、炙甘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