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德国研究人员最近发现,血浆中的一种炎性标志物—白介素18(IL-18)增高的冠心病患者,发生冠心病死亡的危险较IL-18低水平者高3倍,该研究论文发表在2002年6月3日在线出版的Circulaticn上。德国JohannesGutenberg大学心脏学家Blankenberg博士称,这是首次发现IL-18是致命性心脏事件的强有力独立预测因子,……
本报讯德国研究人员最近发现 ,血浆中的一种炎性标志物—白介素 18(IL - 18)增高的冠心病患者 ,发生冠心病死亡的危险较IL - 18低水平者高 3倍 ,该研究论文发表在 2002年 6月 3日在线出版的Circulaticn上。德国JohannesGutenberg大学心脏学家Blankenberg博士称 ,这是首次发现IL - 18是致命性心脏事件的强有力独立预测因子 ,也强力提示抑制IL - 18可能是稳定冠脉斑块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以前的动物实验研究虽已表明 ,IL - 18增高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 ,影响斑块稳定性 ,但其对人体的影响尚不清楚。IL - 18对冠心病死亡的预测价值大于其他炎性标志物 ,如人们所熟知的C -反应蛋白(CPR),与其他炎性标志物相比 ,在对年龄及左室射血分数 (LVEF)进行调整后 ,IL - 18的预测价值仍未减低。
Mainz大学Rupprecht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 ,对 1229例冠心病患者进行了随访 ,评价不同种类的炎性标志物及其他因素对心血管事件的影响及其预测价值。研究者测定受试者基线IL - 18水平 ,并根据其基线水平将病人分为四组 ,随访 4年 ,以探寻IL - 18水平与心血管事件的相关性。
研究人员发现 ,在随访期间发生致命性心血管事件的病人 ,其平均血浆IL - 18基线水平显著高于血浆水平较低者 ,分别为 68. 4pg/ml和 58. 7pg/ml。IL - 18增高者发生心血管死亡的危险比 (OR)增加。在对潜在混淆因素 (如LVEF、IL - 6、CPR等炎性指标及纤维蛋白元 )进行调整后发现 ,IL - 18最高 4分位 (高于 77.7pg/ml)组病人发生心血管性死亡的危险较最低 4分位 (低于 45pg/ml)组病人高 3. 3倍。
研究还发现 ,病人是否为稳定型或不稳定型心绞痛 ,对以上相关性无影响。
Blankenberg博士总结说 ,该项研究的结果强力支持IL - 18介导的炎症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和使斑块易脆性增加 ,提示炎症在粥样斑块的进展及失稳定中起作用 ,冠心病患者以前发生的感染与未来发生心血管事件潜在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