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AMI)之间的一种严重临床状态。由于受躯体功能障碍及疾病折磨的双重影响,加之年龄大、脑动脉硬化增多,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老年患者常有不同程度的抑郁或/和焦虑症状。抑郁对心血管功能、风险因子治疗及康复治疗均有影响,合并抑郁症状的心血管疾病患者预后差。不稳定型心绞痛伴抑郁患者病情加重及预后不佳……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 (AMI)之间的一种严重临床状态。由于受躯体功能障碍及疾病折磨的双重影响 ,加之年龄大、脑动脉硬化增多 ,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老年患者常有不同程度的抑郁或 /和焦虑症状。抑郁对心血管功能、风险因子治疗及康复治疗均有影响 ,合并抑郁症状的心血管疾病患者预后差。
不稳定型心绞痛伴抑郁患者病情加重及预后不佳的机制尚不清楚 ,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①抑郁患者在应激状态下 ,儿茶酚胺分泌增多 ,血小板聚集作用增强 ,造成血管收缩 ,血黏稠度增加 ,致冠脉血量减少 ,诱发或加重心肌缺血 ;②抑郁患者副交感神经张力降低 ,容易发生室颤 ;③抑郁使患者在配合医务人员治疗过程中 ,容易产生抵抗情绪 ,服药依从性差 ;5抑郁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 ,使患者处于紧张不安状态中 ,可诱发冠状动脉痉挛 ,加重心肌缺血 ;⑤近年来有学者发现冠心病伴抑郁症状者 ,心脏压力反射的调节能力受损 ,可导致心律失常。国内学者曾武涛等对伴发抑郁的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合并抗抑郁治疗 ,并观察了抗抑郁治疗对此类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
方法 :在使用常规心脏治疗药物 ,如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 ,抗凝 ,抗血小板等基础上予以心理治疗 ,并加服氟西汀 20毫克 /日 ,顿服 ,共 12周。
研究发现 ,对不稳定型心绞痛伴抑郁的病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抗抑郁治疗 12周后 ,患者心肌缺血明显改善 ,心绞痛复发率降低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5),同时A鄄MI及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率降低 ,提示抗抑郁治疗对于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伴抑郁患者的近期预后有很好的作用。
支持性心理治疗 ,如对患者进行安慰、疏导、解释以及纠正一些不恰当的认知 ,是一种简单易行、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法 ,能够稳定患者情绪 ,消除他们的抑郁、焦虑和敌对性 ,并能改善患者的躯体症状。氟西汀是选择性 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 ,通过阻断 5-羟色胺在突触的摄取而达到改善抑郁症状的目的 ,是新型的抗抑郁药物 ,未发现明显毒副作用 ,病人依从性好。传统的三环类抗抑郁药物对心脏有毒性作用 ,常可导致传导阻滞、心律失常、猝死等。
目前 ,在综合性医院中 ,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等躯体疾病伴抑郁患者 ,非精神科医师普遍存在不能识别或即使认识到抑郁的存在但不够重视的情况 ,应予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