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中年的李老师,一天突然嗓子痛,难以忍受。校医说是职业病──急性咽喉炎,讲课累的。用了消炎止痛药,痛不见好,便去市医院彻底检查,原来是“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刘师傅在夜间熟睡中被牙痛痛醒,最痛的地方是左下颌部位,摸摸这里不红不肿,牙也没坏,但疼痛难忍,只好急诊就医。医生诊断为“牙痛”,但治疗无效。后来做了心电图、做了血清酶谱检查才证实……
正当中年的李老师 ,一天突然嗓子痛 ,难以忍受。校医说是职业病──急性咽喉炎 ,讲课累的。用了消炎止痛药 ,痛不见好 ,便去市医院彻底检查 ,原来是“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刘师傅在夜间熟睡中被牙痛痛醒 ,最痛的地方是左下颌部位 ,摸摸这里不红不肿 ,牙也没坏 ,但疼痛难忍 ,只好急诊就医。医生诊断为“牙痛” ,但治疗无效。后来做了心电图、做了血清酶谱检查才证实 ,原来也是“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徐大娘更怪 ,有一天突然腿痛得不敢活动 ,医生检查后认为是“坐骨神经痛”。给予针灸、推拿和止痛药等治疗都无效 ,她反而出现了胸闷、弊气、面色苍白、全身冷汗 ,急查心电图才知是“急性广泛性前壁心肌梗死”。
类似的例子还可举出好多 ,人们习惯地认为 ,“心梗”时心绞痛应在心前区或胸骨后 ,可近年来国内外医学研究发现 ,同是心肌梗死 ,疼痛的部位却各不相同 ,有人表现为上腹痛、有人头痛、有人牙痛、咽痛 ,甚至有腿痛、胳膊痛、颈部痛等。若按过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习惯来诊治 ,可就要误事了。
心绞痛怎么会“移位” ?怎么会远离心脏呢 ?这可以用以下的理论来解释 :
祖国医学认为 ,人体是统一的整体 ,气血贯通周身 ,躯干脏腑之间由经络相联 ,所以 ,心脏的病变得以反应到其它部位 ,就像阑尾在右下腹 ,而得了阑尾炎 ,右下腹不是疼痛的始发部位 ,小腿的阑尾穴可能有压痛一样 ,阑尾炎发生后要过一段时间疼痛才局限于右下腹。全息生物学的观点认为 ,心脏不同部位在全身各部分布着信息点。如果心肌某个部位发生梗死 ,该部位的信息点通过储存的信息 ,使身体相应部位产生异常感觉 ,这与扎耳针、鼻针可治全身不同部位的疼痛相似。
现代医学认为 ,分布在心脏的神经主要是交感、副交感两种神经 ,这些神经同躯体各部位之间存在着复杂联系。当心肌某个部位梗死时 ,刺激了相应部位的神经。通过一定渠道 ,反射到躯干不同部位而出现疼痛 ,这就叫“放射痛”。如下壁心肌梗死常表现为上腹痛 ,前壁心肌梗死出现放射性牙痛或咽痛等。那么 ,放射痛有没有规律 ?怎样才能正确、及时地判断是冠心病发作的疼痛而减少误诊的可能呢 ?
首先 ,对突然发作性剧痛要警惕 ,不论疼痛出现在那个部位 ,只要是突发 ,又比较剧烈 ,都要想到是否与心脏有关。其次 ,对固定部位重复发生的剧痛要注意 ,前次发作的疼痛很可能是无“心梗”的放射痛或短暂的心绞痛 ,而本次正是“心梗”诱发的疼痛。
另外 ,疼痛部位找不到具体病变或病因时应想到是否来自“心梗”的放射痛 ,尤其对突发的局部疼痛同时伴有胸闷、气促、出汗、恶心、呕吐等症状时 ,更要提高警惕 ,要想到这正是心血管疾病的表现 ,不可忽视。
最后 ,老年人突然出现某个部位疼痛 ,即使不太剧烈 ,也不可轻易放过 ,因为老年人痛觉迟钝 ,尤其对植物神经诱发的放射痛不敏感 ,定位不准确 ,所以要重视老年人的上腹、颈、咽、牙和四肢疼痛。年轻人患心肌梗死比老年人更易误诊 ,所以 ,当出现不明原因的疼痛时 ,也应提高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