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在商尝街头及晨间锻炼人群中,经常可以发现一些中老年人突然捂住胸口,蹲在地上、坐在台阶上或靠在树上休息,过几分钟后又能恢复原来的状态。这些人很可能是已患有冠心病的一种类型──心绞痛。心绞痛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其特点为阵发性的前胸压榨性疼痛感觉,可伴有其他症状如出……
只要我们细心观察 ,在商场、街头及晨间锻炼人群中 ,经常可以发现一些中老年人突然捂住胸口 ,蹲在地上、坐在台阶上或靠在树上休息 ,过几分钟后又能恢复原来的状态。这些人很可能是已患有冠心病的一种类型──心绞痛。
心绞痛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 ,其特点为阵发性的前胸压榨性疼痛感觉 ,可伴有其他症状如出汗等 ,疼痛主要位于胸骨后部 ,可放射至心前区与左上肢 ,常发生于体力劳累或情绪激动 (发怒、焦急、过度兴奋 )、受寒、饱食、吸烟时 ,持续 1~ 15分钟 ,休息或用硝酸酯制剂后缓解。多见于男性 ,多数病人在 40岁以上。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 ,将心绞痛分为劳累性和自发性两大类。结合近年对心绞痛病人深入观察提出的一些类型归纳为 :
(一 )劳累性心绞痛 ;(二 )自发性心绞痛 ;
(三 )混合性心绞痛。三型心绞痛的发作诱因、疼痛的频率、程度、持续时间、心电图表现都不尽相同 ,应去医院进行诊治 ,得到妥善的治疗。下面就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患者的康复治疗作一简介 ,供病友们选择。
一、体力康复 (有氧耐力训练 )
经常进行体育锻炼 ,可降低血脂 ,减少肥胖 ,增强体力 ,尤其是结合改变生活方式 ,减少冠心病易患因素后 ,则能预防冠心病 ,减少心绞痛的发作。在进行体力康复时 ,先制订一套以耐力运动锻炼为主的康复方案或运动处方。
1.选择合适的运动强度 :即确定适宜的运动心率 (THR)
掌握好运动强度 ,对于能否改善心脏功能 ,增加体力工作容量 ,是一个关键问题。过小的运动量 ,实际上只起“保健”和“安慰”作用 ,只有运动时心率占最高心率 (HRmax)70%~ 85%,才能提高最大吸氧率 ,取得疗效。运动时达到上述水平 ,一般都有出汗、呼吸次数增多 ,并感到劳累 ,但并无不舒适感。在医院进行康复锻炼时可作运动监护 ,观察心肺功能变化。但平时在家中锻炼无监护条件 ,可采用以下方式计算THR :
THR =安静时心率 +安静时心率× 50%~ 70%
2.运动持续时间 :耐力运动可自 10分钟逐步延长至 30分钟 ,必要时可达 60分钟 ,其中穿插必要的间歇时间 ,达到THR的累计时间 10~ 30分钟。
3.运动频度 :运动量适当时 ,每周运动 3~4次最有效 ,大运动量锻炼时 ,隔日一次。
4.运动项目和方法 :根据自己病情、体力、习惯爱好 ,选择一种能够长期坚持下去的运动项目 ,如医疗步行、慢跑、骑自行车、医疗体操、游泳等。
(1)医疗步行 :简便易行 ,容易推广。每分钟 100步以上的快速步行 ,可使心率达到 100- 110次 /分。以医疗步行为锻炼项目者 ,每次可散步 45~ 60分钟 ,或每日步行 1000~ 2000米 ,中间穿插快速步行。步行时要呼吸自然 ,步态稳健 ,步幅均匀。
(2)慢跑 :容易取得锻炼效果 ,但体育外伤不少 ,因此年老体弱无运动基础者 ,不宜贸然从事 ,运动量应由小至大 ,逐步增加 ,慢跑前应做好准备运动。穿合适的运动鞋 ,跑步时保持轻松的步伐 ,跑步完后可缓步慢行或做轻松的肢体活动。
二、心理康复
冠心痛心绞痛患者不要戴上冠心病的帽子就产生恐惧心理 ,怕劳累、怕远行 ,这对本人没有益处。应多了解冠心病的医学知识 ,得到及时的治疗 ,调整膳食结构 ,以清淡饮食为主 ,避免膏粱厚味 ,提倡低热量、低碳水化合物、低脂肪、低胆固醇、低盐、多纤维饮食。预防和控制高脂血症 ,戒烟 ,避免情绪波动 ,积极参加各种社交活动 ,多与人交往 ,保持豁达乐观心态。
三、传统医学康复 :
1.中药辨证治疗 :选择适当方药 ,对于改善心功能 ,减轻症状 ,增强体质有良好的疗效。2.针灸疗法 :心绞痛发作 :主穴 :内关、郗门。配穴 :通里、膻中、巨阙、心俞、厥阴俞。心绞痛缓解期用穴 :内关、大陵、巨阙、膻中、心俞、厥阴俞。每日针刺一次。
3.气功疗法 :练气功以强壮功为好 ,亦可配合松静功。练习时 ,排除杂念 ,自然呼吸 ,意守丹田。每日做 2~ 4次内养功 (坐功或卧功 ),一般 2周后心绞痛发作可减少。
4.太极拳、推拿按摩疗法等等。上面介绍了稳定性心绞痛康复锻炼的一些简便方法 ,供大家选用 ,但应掌握一个原则 ,运动量、运动强度均应从小开始 ,逐渐增加 ,而康复锻炼则应持之以恒。同时不要忘了 ,冠心痛心绞痛病人出门要随身携带硝酸酯类药物 ,若突发心绞痛则可得到及时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