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标志着冠心病由慢性期转变为急性期,由稳定状态转变为不稳定状态,因而UAP病情重,变化快,迅速、及时、有效的处理,对于治疗UAP甚为重要。我们报道46例UAP患者在常规内科强化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治疗,观察其疗效及其副作用,同时测定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cTnT)含量,以判断UAP预后。资料和方法……
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标志着冠心病由慢性期转变为急性期 ,由稳定状态转变为不稳定状态 ,因而UAP病情重 ,变化快 ,迅速、及时、有效的处理 ,对于治疗UAP甚为重要。我们报道 46例UAP患者在常规内科强化治疗的基础上 ,加用通心络胶囊治疗 ,观察其疗效及其副作用 ,同时测定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cTnT)含量 ,以判断UAP预后。
资料和方法
一 .病例选择及分组
选UAP患者 46例 ,男性 28例 ,女性 18例 ,年龄 45~ 72岁 ,平均 60岁。诊断依据心绞痛特点及发作时心电图ST段动态演变 (ST段下移≥ 0. 1mV),并经心电图、心肌酶谱检查除外急性心肌梗塞。按Braunwald分级 :Ⅰ级 9例 (新近发生的严重或加剧的心绞痛 ),Ⅱ级 22例 (近 1个月内静息时发生心绞痛 ,但 48小时内无发作 ),Ⅲ级 15例 (近 48小时内有静息心绞痛发作 )。其中有 18例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男性 17例 ,女性 1例 )。将 4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常规治疗组 24例 ;常规治疗 +通心络干预组 22例。常规治疗组中 ,冠脉病变 1支 3例 , 2支 4例 , 3支 2例 ,心绞痛积分为 3. 76± 2. 55分 ;常规加通心络治疗组中 ,冠脉病变 1支 2例 , 2支 6例 , 3支 1例 ,心绞痛积分为 2. 72± 1. 85分。
二 .治疗方法
常规治疗组用阿司匹林、Ⅱb/Ⅲa受体拮抗剂、肝素、硝酸盐、β阻滞剂、钙拮抗剂等治疗 ;常规加通心络治疗组通心络用量为每次 3~ 4粒 , 3次 /日。
三 .观察方法
1.测定血清cTnT及心肌酶谱 (CK、CK -MB、LDH、AST)浓度 :入院后即刻、24、48、72小时各取血 1次 ,定量测定血清cTnT、心肌酶谱 ,观察期间 (通常为 72小时 )若cTnT仍≥ 0. 1μg/L者 ,继续每日抽血测定cTnT 1次 ,直至cTnT恢复正常 (本组 12例 1周内cTnT恢复正常 , 6例 2周内cTnT恢复正常 )。
2.观察住院期间的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 [包括急性心肌梗塞 (AMI)、心性死亡、急诊经皮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 (PTCA)或冠状动脉搭桥术 (CABG)]。
3.计算治疗前后硝酸甘油 (耐绞宁 0. 6mg/片 )平均用量。
结果
1.心肌酶谱 46例心肌酶谱均为正常。
2.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3.cTnT浓度测定与心血管事件的关系 46例中 ,cTnT≥ 0. 2μg/L者 18例 ,发生心血管事件 6例 (33. 3%),Braunwald分级均为Ⅲ级 ;cTnT <0. 1μg/L者 20例 ,发生心血管事件 (急诊CABG)仅 1例 (5%)。
4.硝酸甘油用量常规治疗组治疗前硝酸甘油用量为 12± 2片 /日 ,治疗后维持量为 4± 1片 /日 ;常规加通心络治疗组治疗前硝酸甘油用量为 12± 4片 /日 ,治疗后减至 3± 1片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