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稳定型心绞痛易致心肌梗塞和猝死,纤溶系统异常是不稳定型心绞痛发生和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通心络胶囊(简称通心络)已成为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常用药物,但关于通心络对人体纤溶系统影响的研究较少。我们就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通心络胶囊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纤溶指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1.研究对象:所循…
不稳定型心绞痛易致心肌梗塞和猝死 ,纤溶系统异常是不稳定型心绞痛发生和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通心络胶囊 (简称通心络 )已成为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常用药物 ,但关于通心络对人体纤溶系统影响的研究较少。我们就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通心络胶囊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纤溶指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现报告如下。
材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所选 40例患者系我院住院患者 ,根据 19 79年国际心脏病学会及WHO临床命名标准化联合专题组制定的“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和诊断标准 ,所有病例均明确诊断为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其中恶化型劳累型心绞痛 20例 ,自发型心绞痛 13例 ,初发劳累型心绞痛 7例。 40例患者随机分为病例观察组 20例 ,病例对照组 20例。病例观察组中男性 15例 ,女性 5例 ,年龄 39~ 72岁 ,平均 53. 5岁 ;病例对照组中男性 16例 ,女性 4例 ,年龄 37~ 69岁 ,平均 52. 8岁。另选健康成人 2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 ,其中男性 16例 ,女性 4例 ,年龄 37~ 66岁 ,平均 53. 1岁。
2.方法 :病例观察组和病例对照组均于入院后第 2天取空腹静脉血 3ml,枸橼酸钠抗凝。采用发色底物法测定血浆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物 (t -PA)和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 (PAI)活性。正常对照组血浆t -PA和PAI活性测定同上。病例观察组采血后即给予通心络 4粒 ,每日三次口服 ,同时根据病情应用硝酸酯类药物和 /或β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等。病例对照组除不用通心络外 ,其余治疗同病例观察组。两组均不应用抗凝及溶栓药物 ,治疗 15天后行血浆t -PA、PAI活性测定。
3.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x±s表示 ,显著性检验采用t检验。
结果
病例观察组与病例对照组入院时t-PA活性无显著差异 (P >0. 05),但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 (P <0. 05)。病例观察组及病例对照组PAI活性无显著差异 (P >0. 05),但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 (P <0. 01)(表 1)。
病例观察组在治疗后t -PA活性升高 (P <0. 05),PAI下降 (P <0. 01);而病例对照组治疗前后t -PA与PAI变化不显著 (P >0. 05)(表 2)。
讨论
本研究发现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t -PA活性降低而PAI活性升高 ,显示纤溶活性明显降低。而通心络在治疗短期内使患者体内t-PA水平明显升高 ,PAI活性下降 ,使纤溶活性增强 ,从而抑制冠状动脉内血栓的形成 ,防止心肌梗塞的发生。分析其中机制包括 : 1通心络的主要成分包括水蛭和土鳖虫 ,其提取液能延长凝血时间 ,使t-PA活性升高、PAI活性降低。 2在通心络组方中 ,全蝎解痉通络 ,蝉蜕熄风止痉 ,赤芍凉血散血、行瘀止痛 ,以上药物均有防止血管痉挛、抗心肌缺血及再灌注损伤等作用 ,从而保护血管内皮细胞 ,使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增强 ,分泌t -PA增加 ,增强纤溶活性。
我们认为 ,通心络除有抗凝血、改善微循环及缓解心绞痛等作用外 ,还能明显增强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纤溶活性 ,抑制血栓形成 ,而且在应用过程中 ,未发现出血等其它不良反应。因此 ,通心络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较好的药物 ,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