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3月23日,在北京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来自美国底特律医学中心的Lieberman博士与人民医院郭继鸿教授一起,进行了心脏再同步(CRT)手术现场演示。手术中,他们采用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心脏再同步系统InsyncⅢ,为两例严重心衰患者进行了治疗,并通过电教系统,与国内可以开展此项技术的十几位专家进行了交流。术后,来自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2004年 3月 23日 ,在北京大学附属人民医院 ,来自美国底特律医学中心的Lieberman博士与人民医院郭继鸿教授一起 ,进行了心脏再同步 (CRT)手术现场演示。手术中 ,他们采用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心脏再同步系统InsyncⅢ ,为两例严重心衰患者进行了治疗 ,并通过电教系统 ,与国内可以开展此项技术的十几位专家进行了交流。术后 ,来自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沈阳陆军总医院的专家交流了国内开展CRT技术治疗心衰的经验和成果。
运用CRT技术治疗心力衰竭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高新技术在医学领域运用的典范。它是一种有效治疗慢性心衰的置入性方法 ,通过一种名为心脏再同步装置的特殊起搏器 ,发出起搏信号 ,使心脏的两个心室同步跳动来进行治疗。欧美国家经过约 10年的探索及大量严格的临床验证 ,肯定了该技术在提高心衰患者的活动能力、改善其心功能和生活质量 ,延长患者寿命方面的疗效 ;并且发现 ,采用CRT技术治疗 ,心衰患者的死亡率比单纯药物治疗降低了 51%,同时使心衰患者的住院率下降 29 %。
据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华伟教授介绍 ,该院在对以CRT技术治疗 56例慢性心力衰竭伴室内传导延迟 (心功能均在Ⅲ~Ⅳ级以上 ,体表心电图QRS波平均为 143. 1± 19 . 4毫秒 )患者的临床研究中发现 ,经CRT技术治疗后 ,患者的平均左室射血分数 (LVEF),从术前的 26.1%增加至 34. 2%(P <0. 05),左心室充盈时间延长 ,二尖瓣反流量减少 ,心功能平均改善I级 ,QRS波时限由术前 143. 1± 19 . 4毫秒缩短至 124. 8± 16. 7毫秒 (P <0. 05)。这说明 ,CRT技术可有效改善慢性心衰伴心室内传导延迟患者的近期心功能。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陈新教授指出 ,CRT技术可以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 ,再提高心衰治疗的效果。我国医学工作者运用CRT技术治疗心衰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果 ,目前的主要任务是向更多的医院和医生普及这种新技术和新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