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影、电视和实际生活中,我们常可看到这样的情景:一些老同志在忿怒、焦急等激烈情绪的刺激下,捂着胸部倒下了,这是冠心病心绞痛发作的典型表现。在心血管疾病中,冠心病是最常见且危害最严重的一种心脏病,也是一种非常典型的身心疾玻它的发生、发展和诱发与社会、精神、心理因素密切相关。这番话是湖南省中医学院附属一医院内科主任医师、湖南省名中医王行宽教……
在电影、电视和实际生活中 ,我们常可看到这样的情景 :一些老同志在忿怒、焦急等激烈情绪的刺激下 ,捂着胸部倒下了 ,这是冠心病心绞痛发作的典型表现。在心血管疾病中 ,冠心病是最常见且危害最严重的一种心脏病 ,也是一种非常典型的身心疾病。它的发生、发展和诱发与社会、精神、心理因素密切相关。这番话是湖南省中医学院附属一医院内科主任医师、湖南省名中医王行宽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的开场白。
王行宽教授从事中医内科临床 35年 ,在心血管病临床治疗上有很高的造诣 ,是我省为数不多的临床博士研究生导师之一。王教授告诉记者 ,在中医经典理论中并没有“冠心病、心绞痛”的说法 ,但根据其症状可将它归属于“胸痹心痛”的范畴。他认为 ,冠心病的发病,虽与过食膏粱厚味致血脂偏高、身体肥胖以及寒邪内侵、年老体衰等因素有密切关系 ,但长期的情志失调 ,七情 (喜、怒、哀、思、悲、恐、惊 )过度 ,尤其是郁怒失常起着重要作用。中医把人的情志舒畅与否与肝的疏泄条达功能联系在一起 ,如果情志不畅 ,影响了肝的疏泄功能 ,就会使肝气郁滞 ,“肝气通则心气和 ,肝气滞则心气乏” ,心气亏乏 ,无力推动心血的运行 ,心血瘀阻 ,津液停蓄则化痰 ,痰瘀互结 ,久而久之 ,必将导致心络不通而发生胸痹心痛。基于此 ,王教授总结出冠心病的病理特点是本虚标实。心气亏虚为本 ,气郁、痰、瘀互结为标。“心络不通 ,不通则痛” ,与“心络失养 ,不荣则痛”并存。这一观点的提出 ,改变了以往治疗中过于强调通脉而不注重调养的做法 ,提出了冠心病治疗既要重视补气豁痰、化瘀通络 ,更要强调疏肝解郁。他曾获得重大科技成果奖的经验方“心痛灵Ⅱ号” ,由人参、郁金、柴胡、熊胆、白芥子、九香虫、鸡血藤等组成 ,就是在具有补气、化瘀、通络的“心痛灵Ⅰ号方”基础上 ,加用了疏肝解郁治法 ,结果使疗效明显提高 ,据动物实验和临床验证 ,“心痛灵Ⅱ号”可保护心肌免受缺血性损伤。这充分说明 ,疏肝解郁法应成为治疗冠心痛心绞痛的重要法则之一。
王教授认为 ,疏肝解郁不仅仅是应用疏肝理气药物使肝气条达 ,而且要针对病人思想上存在的问题做些解释开导工作 ,使病人怡情悦怀。同时要让病人知道 ,冠心病是由综合因素导致的慢性病 ,得病不在一朝一夕 ,治疗要获速效也是不现实的 ,必须要有耐心进行综合治疗。除必要的药物治疗外 ,冠心病人还要重视自我调养。例如起居要有规律 ,劳逸要有度。因为劳者耗气 ,耗气过度则易发病 ;逸者气滞 ,气滞则血脉不通 ,也会衰弱心气。病人要经常做些有氧运动 (以不感呼吸困难为度 )。另外 ,病人饮食宜清淡 ,但也不要什么营养东西都不敢吃。如果人体需要的营养得不到补充 ,体质虚弱 ,心气亏虚 ,同样容易发病。
最后 ,王教授特别指出 ,冠心病人一定要注重调理情志 ,不要被负性情绪所控制 ,这是防治类似于冠心病的身心疾病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