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社会调查表明,有三分之二的患者,不知自己患有心血管疾玻那么,怎样认识冠心病,得了冠心病后怎样得到有效治疗,近日,记者走访了河北省心血管病学会副主任委员、河北医科大学心脏介入中心主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客座教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博士生导师傅向华教授。20年来,傅向华一直从事心血管疾病诊断、治疗、科研和教学工……
一项社会调查表明 ,有三分之二的患者 ,不知自己患有心血管疾病。
那么 ,怎样认识冠心病 ,得了冠心病后怎样得到有效治疗 ,近日 ,记者走访了河北省心血管病学会副主任委员、河北医科大学心脏介入中心主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客座教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博士生导师傅向华教授。
20年来 ,傅向华一直从事心血管疾病诊断、治疗、科研和教学工作 ,
尤其是擅长冠心病心肌梗死的介入性诊断和治疗、心电生理学、人工心脏起搏技术、药物治疗各种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等。 19 9 3年师从于我国著名心血管生理学家何瑞荣教授 ,攻读博士学位 , 19 9 6年 6月毕业获医学博士学位。曾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心脏中心和荷兰埃因霍温的一家医院研修冠心病介入技术 ,是目前在我国领先开展经桡动脉进行冠心病介入治疗新技术的带头人。可怕的诊断错误
心脑血管疾病目前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首要祸害 ,其死亡率远远
高于癌症和呼吸系统疾病。在死亡的心血管病人中 ,冠心病占一半以上。冠心病是指给心脏供血的血管 (称作冠状动脉 ),发生粥样硬化 ,斑块或血栓阻塞或减少心肌血液供应而导致的心脏病 ,也叫缺血性心脏病。
由于冠心病的极大危害 ,日常生活中许多人是谈“痛”色变 ,一有胸痛就感到自己得了冠心病 ,产生了极大的精神压力。傅向华指出 ,冠心病会伴有胸痛 ,但有胸痛未必就是冠心病心绞痛。如果你用手指指出呈一点、一条线、一小片或前胸后背对称性疼痛 ;疼痛呈针刺样、刀割样 ;短至几秒钟或长达几小时 ;胸闷持续几小时或一整天 ;疼痛不是在活动过程中出现 ,而是发生在休息时或在活动后休息时 ,这些都不是典型心绞痛 ,或者根本不是心绞痛。
傅向华介绍 ,冠心病是当冠状动脉因粥样硬化病变而导致管腔狭窄
达到 50%以上时 ,引起冠状动脉血流和心肌需求之间不平衡而导致的心脏痛。可表现为猝死、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 ,其中猝死型冠心病患者 ,约四分之一的患者是首次发作便导致死亡。冠心病胸痛典型症状为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时出现的胸骨后钝痛 ,表现有压迫、憋闷、堵塞、紧缩、濒死感 ,而不典型的症状可表现为咽部、下颌部、左肩、左上肘内侧、无名指、小指、上腹部的不适或憋胀疼痛。
但是 ,目前冠心病的诊断错误率非常高。有关资料表明 ,在我国大约有一半不是冠心病的人被当作冠心病人来治疗 ,碰到似是而非的症状 ,年轻人便被诊断为心肌炎 ,年老者就是冠心病。这种情况一方面说明了大家对冠心病的重视 ,另一方面也说明医生存在着经验不足和检查手段落后 ,尤其是缺乏能对冠状动脉病变客观诊断的方法 ,以至于将一些非冠心病胸部症状误诊为冠心病。因此 ,患者如有冠心病表现 ,一定要到正规的医院去诊断和治疗。怎样诊断冠心病对于疾病来说 ,如果诊断错误 ,不仅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经济负担 ,更为重要的是 ,它会延误治疗的最佳时机 ,从而危及患者的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安全。
傅向华介绍 ,传统的诊断冠心病的方法是通过物理检查和必要的实
验室检查来完成的。通过视、听、触、叩 ,用医生的感官去感触患者心尖搏动的强弱、心脏心界的大小、有没有杂音、心律是否失常等 ,然后通过心脏超声、心电图等进一步诊断。尽管这些诊断方法有其一定的临床意义 ,但这些方法不能真实地反映患者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和血流状态 ,也难以客观地为患者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法 ,且有一定的医生主观因素 ,影响其结果的客观性 ,因此其对冠心病的诊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尤其是单纯凭借心电图的T波异常诊断冠心病很不可靠 ,这样特别容易对中年妇女或更年期女性做出“冠心病”的错误诊断。因为很多这个年龄段的妇女表现有此类心电图异常。在不能确诊的情况下 ,应采用冠状动脉造影 ,这可能是目前最客观可靠的检测冠心病方法。
随着冠脉造影新技术的改进 ,冠脉造影已进入微创化。傅向华介绍说 ,他们采用的经桡动脉途径方法是用一个直径只有 1. 3毫米的导管 ,通过桡动脉插到心脏冠状动脉 ,向导管中注射一种不透X光线的造影剂 ,随着血液流动 ,造影剂将充满整个冠状动脉 ,然后通过荧光屏就可以看到整个冠脉造型 ,从而判断冠状动脉病变的程度。由于冠造是一种直接冠状动脉影像 ,可以直观了解血管狭窄和血流的情况 ,具有直观性、客观性、真实性、可靠性和可比性 ,是诊断和评价冠心病的金标准。
傅向华同时指出 ,目前盲目推荐或应用冠脉介入诊断技术也是偏颇
和不符合冠脉造影和介入治疗指征的。不管病情是否需要 ,有些医生动不动就介绍或推荐患者做冠脉造影 ,有的病人或家属也主动要求做介入检查或治疗。这不仅导致这项技术的滥用 ,甚至给病人带来不应有的损害。对于冠心病的诊断 ,也应遵循先简单后复杂、先无创后有创的检查原则。首先 ,详细了解病史 ,高度重视心绞痛的症状表现是否典型 ,因其在冠心病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那些冠心病表现较重 ,易于发生心肌梗死 ,或药物治疗欠佳患者以及经常规无创检查难以诊断或排除冠心病患者 ,及时进行冠脉造影检查 ,不但可明确诊断 ,而且可为进一步的介入治疗或搭桥冠脉手术治疗提供依据。但应指出 ,尽管冠脉造影创伤很小 ,但仍属创伤性检查 ,要严格把握指征 ,并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 ,要先经过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 ,再筛选出符合冠脉造影指征 ,具有介入治疗需要患者 ,及时进行冠脉造影和介入治疗。
给血管装上“支架”
傅向华说 ,冠心病的治疗方法 ,传统的有药物治疗 ,采用抗凝、抗栓、扩张冠状动脉、降血压、降脂等药物治疗 ,可部分缓解症状 ,但不能解决根本的冠脉狭窄问题 ;经典的介入治疗 ,经股动脉进行的冠状动脉扩张及支架植入术 ,可解除根本的冠脉狭窄问题 ,但局部创伤大、局部出血和血管并发症多 ,需固定体位卧床制动 18小时到 24小时。改良的介入治疗途径为经桡动脉进行的冠状动脉扩张及支架植入术 ,可解除根本的冠脉狭窄问题 ,且创伤小 ,并发症少 ,术后无体位限制 ,住院日期短。
2001年 ,傅向华从美国和荷兰学成回国后引入了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治疗手术 ,填补了我省的一项技术空白。这种手术是一项新的微创冠心病介入治疗技术 ,其径路是在手腕桡动脉搏动处穿刺 ,然后插入直径仅为 1. 3毫米的导管 ,通过球囊扩张和支架置入冠状动脉 ,恢复有效的心肌血流灌注 ,并改善心脏功能。
在这项技术中 ,支架起了重要作用。傅向华介绍 ,现在的支架多数
为管状支架 ,由 316L不锈钢管经激光雕刻而成。冠脉造影确定为冠心病后 ,可通过导管将支架输送到血管内将狭窄病变撑开 ,保持血管腔完整开放和血流通畅。支架成功放入体内后 ,即使参加运动也不会发生脱落。
目前 ,傅向华已成功以第一术者独立做了 600余例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型术 (PTCA)和支架置入手术 ,特别是对于复杂、多支病变的冠脉血运重建 ,已经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并率先建立了省内第一个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小组 , 24小时应诊 ,将我省的心脏介入治疗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通常情况下 ,在发病 6小时内经他们应用直接球囊扩张和支架置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 3天即可下床 , 5到 6天即痊愈出院 ,并可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近年来 ,他们组织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数百例 ,在现场抢救心脏猝死 2至 20分钟的患者100余名 ,均获得成功。
展望未来 ,傅向华说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 ,冠状动脉造影技术的不断改进 ,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将会进一步得到普及 ,冠心病的诊断水平也将大大提高 ;随着防治再狭窄支架的问世和支架国产化进程 ,支架的价格也会不断降低 ,冠心病介入诊断和治疗会越来越走向大众 ,冠心病对人类健康的威胁会越来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