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因心脏猝死而引发的心脏健康话题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同样面临社会各种压力的人们如何让自己远离心脏猝死,如何远离心血管疾病,如何保证心脏健康呢?近日健康周刊接到许多类似这样的问题,为此记者采访了北京阜外医院急症抢救中心朱俊主任。朱主任告诉记者:心脏猝死是冠心病的一种最危险的临床表现。而冠心病是最常见、危害最大的心血管玻北京急性冠心病发病率呈逐……
近来,因心脏猝死而引发的心脏健康话题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同样面临社会各种压力的人们如何让自己远离心脏猝死,如何远离心血管疾病,如何保证心脏健康呢? 近日健康周刊接到许多类似这样的问题,为此记者采访了北京阜外医院急症抢救中心朱俊主任。朱主任告诉记者:心脏猝死是冠心病的一种最危险的临床表现。而冠心病是最常见、危害最大的心血管病。北京急性冠心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冠心病这种病种已经占到住院病人和急诊病人的第一位。
心脏病死亡一半原因是猝死
猝死症状一发作,如果不争分夺秒进行抢救,死神将会很快夺去人的生命。朱俊主任说,猝死是由于心脏原因造成的突然发生的意识丧失、心脏停止继而产生的自然死亡,时间多发生在一个小时以内。心脏病死亡一半左右的原因都是猝死。
猝死医学可分一、二级预防
猝死是可以通过一些方法进行预防的,在医学上称之为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
猝死的一级预防指已经有心脏病的患者,没发生过猝死、心律失常等症状。一级预防首先要治疗心脏病本身;二是有一些心律失常问题,但不是指恶性心律失常的人要进行详细的检查,除了心电图以外,可能需要做Holter (二十四小时动态心电图) ,依照检查结果可分为高危和低危病人,再结合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治疗方法。
猝死的二级预防则是那些已经发生过恶性心律失常的患者,如何预防猝死的再次发生。朱主任介绍,二级预防是病人已经发生过心律失常,已经晕倒过一次,但可能被抢救成功了,这种病人再次发生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要特别注意。在国际上,一般主张采用埋藏式起搏除颤器,但价钱昂贵,还不适合我国国情,因此二级预防在我国主要靠药物。
朱俊主任还指出,如果曾发生过心律失常等症状就不适合做任何剧烈的运动,更要避免情绪的波动,还要定时在医院看病,服用抗心律失常的药物,切记不能随意停药。
预防猝死之本:预防冠心病
猝死是冠心病一个最危险的临床表现,如果要预防猝死的发生,从根本上要预防心脏病,特别是预防冠心病。
公认的易患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包括不可改变因素和可改变因素。
如果符合上述三条危险因素,心脏处于危险边缘。
朱俊主任说,这些危险因素同时也是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如果具备三个以上危险因素就是高危病人,意味着发生心脏病的概率非常高。若控制了这些危险因素,就会减少冠心病的发生,也间接减少了猝死的可能。
为什么有些人从没有心脏病的症状,却发生心脏猝死? 朱俊主任介绍道,医学上有一种名词叫代偿状态,是指从最开始的心脏状态到第一次症状出现的过程。如血管有一处慢慢形成堵塞,但是血流还可以通过,这时候心脏负担就会加大,心脏就要动用自身的储备力量,一旦血管完全堵塞,症状就会发生,可能就会出现猝死。而通常情况下,心脏只动用1/ 3 的储备,另外2/ 3 的储备力量以预防身体出现突然情况,这种突然情况包括剧烈运动和疾病。代偿状态可能会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这期间人们看似很健康,其实心脏病的隐患在慢慢聚积,所以平时也要进行全面检查,防患于未然。
抢救猝死病人八分钟内最有效
多数人“猝死”前无明显预兆,或在正常活动中,或在安静睡眠中。在症状发生后两小时之内死亡的病人当中,有高达八至九成的死因都是由于心血管系统疾病,其中第一位是与急性冠状动脉有关。朱俊主任介绍,一旦发生心室颤动,除非能在4 分钟之内为病人进行初级心肺复苏急救,8 分钟之内电击除颤,才会有救活的可能,否则,超过12 分钟没有抢救病人,活的可能性就很小了。一旦发现猝死病人,应立即使其平卧在床上或地上,进行现场救护,严禁搬动,马上进行心肺复苏术,同时等待医护人员的救助。
专家: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是关键
平衡饮食、降低胆固醇,戒烟,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增强心肺功能,全面提高机体免疫力,延缓器官老化;饮食方面,应以清淡为主,减少热量的摄入和增加运动量,日常多喝果汁和多吃水果均可预防脂肪阻塞血管和心脏病,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如做系统的检查,查冠状动脉的问题要做运动试验,如果没有症状的人查心电图阳性率非常低,所以不能只相信心电图。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心电图也有许多假阳性,心电图上出现的问题是很不可靠的。已经患冠心病的患者再次发作的可能性非常大,要防止病情发展及病情突变,如果病情有变,应尽快去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