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1月至1998年6月,笔者对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心衰的疗效进行了临床观察,现总结如下。资料与方法1.病例选择选择符合标准的病例56例,全部患者均为住院病例。采用随机单盲对照法。冠心病诊断标准参考WHO制定的“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心衰根据症状、体征,选Ⅰ~Ⅱ度(心功能Ⅱ~Ⅲ级)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30例……
19 9 8年 1月至 19 9 8年 6月 ,笔者对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心衰的疗效进行了临床观察 ,现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病例选择选择符合标准的病例 56例 ,全部患者均为住院病例。采用随机单盲对照法。冠心病诊断标准参考WHO制定的“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 ,心衰根据症状、体征 ,选Ⅰ~Ⅱ度 (心功能Ⅱ~Ⅲ级 )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 30例 ,男性 19例 ,女性 11例 ,年龄 58岁~ 70岁 ,平均 66. 4岁 ,病程 3~ 10年。对照组 26例 ,男性 16例 ,女性 10例 ,年龄 56岁~ 71岁 ,平均 65. 3岁 ,病程 3. 5~ 10年。两组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基本相似。
2.方法治疗组 30例 ,予通心络胶囊口服 , 4粒 /次 ,每日 3次 ;对照组予具有相似功效的滴丸 , 5粒 /次 ,每日 3次 ,疗程均为 4周。凡入选病例 ,治疗期间原则上停用强心、利尿及其他扩冠药。停药后症状加重者 ,给予快速强心、利尿或扩冠药。仍有症状者 ,继续给予地高辛口服维持。
3.观察指标安全性指标有治疗前后血、尿、便常规 ,肝肾功能。疗效性指标有临床症状、心电图、体征、射血分数、强心药停药率、总疗效等。
4.疗效判断显效 :原有症状完全消失 ;有效 :原有症状明显减轻 ;无效 :原有症状无明显好转。
5.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
结果
1.治疗前后症状的改善临床主要观察活动后心悸、气短、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等主要症状变化 ,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1)(见表 1)。
2.治疗前后心电图变化情况观察治疗前后S -T及T波变化情况 ,经统计学处理 ,P <0. 05,治疗组心电图改善优于对照组 (见表 2)。
3.治疗前后射血分数变化情况每例患者均于治疗前后查射血分数 ,提高 5%以上为有效 , 0~0. 5为无效。治疗组有效 14例 ,有效率为 46. 67%。对照组有效 8例 ,有效率为 30. 77%,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1)。
4 .强心药停减率及用量变化情况疗程开始后 ,两组患者均停用地高辛 ,不能停用者 ,给予原量(0. 125mg/d)口服 ,同时停用其他影响心功能的药物。治疗后强心药停药率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 3)。
5.其他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心率、两肺底湿性罗音、颈静脉充盈、肝瘀血、双下肢浮肿等反应心衰的指标或体征均有改善 ,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6.总疗效评定根据症状、体征、心电图及客观指标等进行综合评定 ,治疗组显效 10例 ,有效 7例 ,无效 13例 ,总有效率为 56. 67%,对照组显效 5例 ,有效 6例 ,无效 15例 ,总有效率为 42. 3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1)。
7.不良反应两组观察期间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并对血、尿、便常规 ,肝肾功能的安全性检测 ,未发现毒副作用。
讨论
通心络胶囊是由人参、水蛭、赤芍等组成的中药复方制剂 ,其功能为益气活血、通络止痛 ,针对胸痹 (冠心病 )心气虚乏、血瘀络阻证取得较好临床疗效 ,因改善了心肌血供 ,对心肌收缩力有一定增强作用。动物实验证明 ,通心络胶囊能明显改善实验犬心脏泵血功能 ,显著增加冠脉血流量 ,增加心肌的供血与供氧能力 ,改善心功能 ,且无明显毒副作用 ,是治疗冠心病及其引起的心衰的理想中药复方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