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是“世界心脏日”。今年的主题是“生命需要健康心脏”。据报道,20世纪50年代心脏病的主要元凶是先天性心脏病,60年代风湿性心脏病曾一度猖獗,近20多年来,心脏病则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为主。望京医院内一科主任张瑞麟主任医师说:心血管疾病是目前中国人群最主要的死因,约占总死亡人数的34%~40%,全国每年因冠心病死亡……
9月 29日是“世界心脏日”。今年的主题是“生命需要健康心脏”。据报道 , 20世纪 50年代心脏病的主要元凶是先天性心脏病 , 60年代风湿性心脏病曾一度猖獗 ,近 20多年来 ,心脏病则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心病 )为主。
望京医院内一科主任张瑞麟主任医师说 :心血管疾病是目前中国人群最主要的死因 ,约占总死亡人数的 34%~ 40%,全国每年因冠心病死亡者高达 110万人 ,脑卒中死亡者约 150万人。冠心病的发生以男性为多 ,女性于 20~ 45岁期间因雌激素水平较高 ,发病较少 ;发病年龄以 40岁以上者为多。但据最新调查结果发现 ,在 15~ 19岁的男性中 ,有 2%的人出现血管堵塞的现象 ;20~ 34岁的男性中有 20%的人有血管堵塞的症状。尽管年轻人中出现血管堵塞现象的只是少数 ,但是这一问题不容忽视。如果人们平时不注意心脏的健康 ,到 40岁时极有可能患心脏病。因此要想有效地预防心脏病 ,应该从青少年抓起。
张瑞麟主任说 ,冠心病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使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并使心肌产生缺血的一种心脏病。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可发生血管痉挛、狭窄或闭塞 ,使心肌发生急性或慢性缺血、缺氧而遭受损害。如果血管内斑块破溃 ,就会激活血小板 ,形成血凝块 ,即血栓 ,使血管腔狭窄突然加重 ,甚至完全闭塞 ,在临床上出现心绞痛或急性心肌梗死和脑卒中。
张主任说 ,冠心病的发生往往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
1.高血压病 :高血压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 ,高压血流长期冲击动脉壁 ,可导致动脉内膜机械性损伤 ,使血脂易于在动脉内壁附着、沉积。据报告 ,我国冠心病患者中 70%以上合并高血压病。
2.高血脂 :胆固醇等脂质可在动脉内壁逐渐沉积 ,并向管腔内突出形成斑块 ,使动脉血管管腔逐渐变得狭窄。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等提示为冠心病的高危人群。
3.高血糖 :高血糖可损伤动脉内壁 ,糖尿病患者中冠心病的发病率较无糖尿病的人高两倍 ,且病情发展迅速。
4.肥胖 :统计学显示肥胖者心脏病的发病率为正常体重者的 5倍。
5.吸烟、酗酒 :香烟燃烧产生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质可使血管内壁损伤 ,要绝对禁止 ;长期大量饮酒可使人心率增快 ,血压增高 ,长期处于酒精中毒的状态下 ,可使血管受损伤 ,也不宜提倡。
6.不健康的生活习惯 :如高脂肪、高糖、高蛋白、高盐的饮食习惯 ,暴饮暴食 ;长期熬夜等不规律的作息时间 ,破坏了机体的免疫力。同时 ,工作压力的不断增加 ,也加重了心脏的负担。
7.遗传 :冠心病有遗传倾向 ,有家族史者发病率明显高于无家族史者。现已发现了染色体上冠心病的基因位点。
面对如此众多的发病危险因素 ,张主任告诫大家 ,心脏病离我们并不遥远 ,每个人都要行动起来 ,预防冠心病的发生。他强调要做到以下几点 :
控制危险因素要综合控制多重危险因素的发生 ,戒烟限酒 ,积极治疗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疾病。已患冠心病的更要防止疾病复发 ,定期去医院复诊 ,遵照医嘱按时服药等等。
合理安排生活老年人要培养一种业余爱好 ,如养花、习字等 ,要多与人交往 ,使生活充实 ;年轻人学习、工作比较紧张 ,要做到劳逸结合 ,生活要有规律。从日常生活的一点一滴做起 ,持之以恒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这样才能防患于未然。
平衡膳食饮食宜清淡 ,不要暴饮暴食。要做到总量控制 ,每顿饭只吃八成饱 ,合理配餐 ,平衡膳食。高血压病患者应限盐 ,每日最好少于 6g。提倡低脂饮食 ,脂肪不超过总热量的 30%,少吃肉 ,多吃鱼 ,特别是海鱼 ,但不要吃带鱼、鱿鱼及螺、蚌类和动物内脏 ;多吃粗粮 ,特别是玉米、荞麦、莜麦等 ;多吃蔬菜和水果。
平和心态中医认为冠心病的发生与情志失调、忧思恼怒、肝失条达致气结血凝、脏腑亏损等有关。所以一个人的情绪要稳定 ,心态要平和。要培养豁达开朗的个性 ,保持良好的心境。不论遇到高兴还是悲伤的事 ,情绪都不要大起大落。
适量运动体育锻炼可以对血脂、血糖、血管硬化等诸多心血管危险因素产生积极的影响。有氧代谢运动是以锻炼耐力为目的的轻度持续性运动 ,方式多样 ,如快步走、慢跑、游泳、爬山、做健身操、打太极拳、骑自行车等。要根据每个人的不同情况 ,采用不同的锻炼方式。每次运动 30~ 60分钟 ,每周 3~ 5次。
需要特别指出 ,冠心病人进行运动可以促进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建立 ,改善心肌缺血缺氧的状况 ,改善心脏功能 ,促进心脏病的康复。所以提倡冠心病恢复期患者进行运动 ,但运动前要进行正规查体 ,运动一阶段后要复查 ,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锻炼。锻炼应从低强度运动开始。进行锻炼时 ,先测量脉搏 ,并记录。如步行 10分钟后 ,脉搏增快不超过 100次 /分钟 ,或无脉搏减慢 ,也无胸闷、心慌、气短、乏力等不适反应 ,就可保持这一强度 ,每天锻炼两次 ;一周后 ,再每次增加 1分钟。直到每次可步行 20分钟 ,没有任何不适感 ,再考虑增加时间或其他项目 ,如打太极拳。锻炼要循序渐进 ,不要急于求成。冠心病人的锻炼时间以每日下午为宜。要选择较温柔的运动项目 ,不要参与竞争性的运动 ,也不要从事旋转、跳跃、发力、屏气等运动 ,以免发生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