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瑞典Lindahl等进行的FRISC-Ⅱ亚组研究显示,不稳定型冠心病(包括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肌钙蛋白(TnT)水平升高与冠脉狭窄和血栓形成的可能性增加显著相关,也与再梗塞和死亡风险增加有关。而且TnT水平越高,患者的靶血管持续闭塞和左室功能减低的可能就越大,死亡率也越高。(JAmCollCardiol2001,38……
本报讯瑞典Lindahl等进行的FRISC -Ⅱ亚组研究显示 ,不稳定型冠心病 (包括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 )患者肌钙蛋白 (TnT)水平升高与冠脉狭窄和血栓形成的可能性增加显著相关 ,也与再梗塞和死亡风险增加有关。而且TnT水平越高 ,患者的靶血管持续闭塞和左室功能减低的可能就越大 ,死亡率也越高。 (JAmCollCardiol 2001, 38∶9 79 )TnT或TnI水平可用于不稳定型冠心病的危险分层 ,但肌钙蛋白升高与不良预后相关的机制还不十分清楚。肌钙蛋白是心肌坏死敏感而特异的指标。不稳定型冠心病由于斑块破裂处持续或一过性血管堵塞 ,小动脉或远端毛细血管的微小血栓堵塞可引起心肌小灶性坏死 ,导致肌钙蛋白轻度升高。最近的研究已证实 ,不稳定型冠心病者TnT或TnI升高与肇事血管病变范围、复杂程度和血栓形成相关。
Lindahl等分析了FRISC -Ⅱ研究中 2457例不稳定型冠心病患者不同水平TnT的临床特征。研究者根据TnT水平把患者分为四组(<0. 01μg/L , 623例 ;0. 01~ 0. 17μg/L , 570例 ;0. 18~ 0. 63μg/L , 569例 ;>0. 63μg/L ,5 67例 )。研究者发现在老年人、入院时心电图ST段压低和有异常Q波的患者中 ,TnT阳性更多见 (P≤ 0. 001);相反 ,有稳定型心绞痛病史、已行血管成形术、应用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和其他心血管药物者的比例随TnT水平升高而降低。TnT水平和传统危险因素 (胆固醇除外 )、即往心肌梗塞史、曾用药物治疗的心衰史或静息胸痛史多无关。左室射血分数小于45%者在TnT >0. 63μg/L组更常见 (P <0.001)。在TnT阴性组中 ,冠脉无明显狭窄的患者比例较高 ,而左主干和三支血管病变的患者比例较低。明显血栓发生率和血流TIMI 0~ 1级 (至少 1支血管 )发生率随TnT水平升高而升高 (P <0. 001)。在四组患者中 ,左回旋支的完全闭塞或次全闭塞 (TIMI 0~ 1级 )的比例与TnT水平呈正相关 ,分别为 4%、4%、12%、22%(P <0. 001)。
未行介入的患者随访 12个月时 ,死亡率与TnT水平有正相关趋势 (1. 6%~ 4. 6%,P =0.17);而心肌梗死的发生和血管重建率与TnT水平的关系则为一个倒U型 ,即在TnT最低组和最高组发生率最低 ,分别为 5. 5%和 8.4%,而中间组 (TnT 0. 01~ 0. 17μg/L , 0. 18~0. 63μg/L)发生率最高 ,分别为 17. 5%和 16.2%。这种现象的存在 ,可能是因为TnT水平显著升高组中 ,肇事血管的持续闭塞率较高 ,导致左室功能减低 ,与Q波心肌梗死死亡率较高而再梗率较低的机制相似。
上述结果提示 ,TnT水平升高对不稳定型冠心病患者有预测价值 ,有助于发现严重冠脉狭窄、靶血管血栓、远端微血栓梗死、冠脉完全闭塞和心肌梗死 ,而所有上述因素都会增加再梗塞和死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