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院,可能见到这样一种场景:有人在滑动跑台上行走,且每隔一定时间,行走速度加快,跑台坡度也升高,医生则在一旁进行各种监测。这并不是医院中的健身运动,而是“活动平板运动试验”。试验目的运动试验的目的主要是给冠心病患者作出定性、定量的诊断,并指导治疗,也能对其他心脏病的功能及发病机制作出评估。冠心病患者因……
在医院 ,可能见到这样一种场景 :有人在滑动跑台上行走 ,且每隔一定时间 ,行走速度加快 ,跑台坡度也升高 ,医生则在一旁进行各种监测。这并不是医院中的健身运动 ,而是“活动平板运动试验”。
试验目的
运动试验的目的主要是给冠心病患者作出定性、定量的诊断 ,并指导治疗 ,也能对其他心脏病的功能及发病机制作出评估。
冠心病患者因冠状动脉存在粥样硬化斑块 ,形成动脉局部狭窄 ,导致供应心肌的血流量减少。在休息状态下 ,心肌需氧少 ,因此 ,比常人减少的血供尚可满足心肌的需要 ,即心肌的供氧及耗氧能保持平衡 ,患者没有症状。但在运动时 ,心率加快 ,血压升高 ,心肌收缩增强 ,需要更多的氧。由于动脉狭窄 ,血供不能相应增加 ,心肌缺血明显暴露出来 ,心绞痛就此发生。因此 ,心绞痛大多发生在活动时。如果在休息状态下给冠心病患者作心电图、放射性核素扫描或超声心动图等检查 ,常不能发现心肌缺血 ,更不能给病情作出定量诊断 ,运动试验则能弥补这一不足。
检查内容
运动中 ,监视屏将连续显示患者的心电图 ,并不断与静息时录下的心电图作比较 ,观察是否有心肌缺血的心电图变化及各种心律失常等。医生每隔 1~ 3分钟测量患者的血压 ,还不时询问其主观症状 ,如是否有与平时类似的胸闷痛、气急及头晕等。如果受检者在运动中发生明显的心肌缺血表现 ,医生即会中止试验 ;如果患者各方面表现正常 ,则运动至亚极量以上程度才停止行走。运动停止后 ,患者将继续被监测 6~ 8分钟 ,直至恢复正常。一般心绞痛越严重 ,运动试验中出现心肌缺血就越早。在平板运动试验中 ,如果血压中的收缩压不随运动量增加而增高 ,有时反而下降 ,同时心电图中出现广泛、持久、明显的心肌缺血变化等 ,这些都是医生判断有无冠心病及其程度的依据。这里要指出的是 ,主观症状有时与实际病情并不相符 ,而运动试验则是医生观察患者最直接、了解病情最客观的一项检查方法。
安全措施
此项试验是通过患者主动运动时获得的资料 ,对其心功能作出评估 ,确有一定危险 ,甚至有过诱发死亡的报道。为了尽可能确保安全 ,医生多采取三项措施 :①规定某些患者不适宜做运动试验 ,如心肌梗死的急性期、静息状态也有明确的心肌缺血证据、心律失常未得到控制者 ;②试验中密切监视心电图、血压及患者表现 ,发现问题及时中止试验 ;③检查室内配备各种抢救设备及药品。掌握了以上措施 ,患者基本均能安全做完试验。
评估依据
疾病的治疗是否理想 ,均应有客观的评判标准。如治疗高血压病需参照血压 ,治疗糖尿病需核查血糖等 ,治疗冠心病的客观评估标准主要为运动试验。治疗心绞痛的药物是否应联合应用 ?药物的剂量是否需要增加 ?介入性治疗或搭桥术疗效如何 ?术后是否发生了再狭窄 ,需再度扩张 ?都可用运动试验作出评判。凡平板运动试验时运动耐量增加 ,包括运动量增大、运动时间延长、心肌缺血阈值提高或不发生心肌缺血、心绞痛延迟出现或不出现 ,均说明治疗有效 ;反之 ,则说明治疗还不够“到位” ,应设法加强。
检查意义
平板运动试验虽然不能了
解冠状动脉的狭窄和部位 ,但能反映心肌缺血的种种表现和程度。动脉狭窄与缺血有联系 ,但并不等同。有的狭窄病灶形成多年 ,侧支循环很丰富 ,此时狭窄即使较重 ,也只有轻度或无心肌缺血的表现。对于冠心病 ,需从有创、无创检查 ,解剖及生理等诸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对于冠心病患者而言 ,已经作了冠状动脉造影 ,还要再作运动试验等其他检查 ,否则有可能导致误诊及不恰当的处理。
平板运动试验无创伤性 ,且价格适宜 ,操作简便 ,对疑有冠心病者 ,应作为第一线的检查。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 ,冠心病在我国已呈“流行”状态。对于无临床症状 ,但却有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抽烟等危险因素 ,或家族中有早发心肌梗死及猝死等的中年以上者 ,也可用平板试验作普查 ,以早期发现冠心病 ,早作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