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发现,不仅不同种族的冠心病发病率有很大差异,即使是同一种族的人,在生活条件相似的情况下,对冠心病的易感性也明显不同,故有人认为冠心病与遗传有关。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美国学者首先揭开了冠心病遗传易感性的奥秘。研究表明,人体血液中的脂质,诸如胆固醇、甘油三酯和磷酯等,并非单独存在的,而是与蛋白结合以脂蛋白的形式存在,才能被……
调查发现 ,不仅不同种族的冠心病发病率有很大差异 ,即使是同一种族的人 ,在生活条件相似的情况下 ,对冠心病的易感性也明显不同 ,故有人认为冠心病与遗传有关。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 ,美国学者首先揭开了冠心病遗传易感性的奥秘。
研究表明 ,人体血液中的脂质 ,诸如胆固醇、甘油三酯和磷酯等 ,并非单独存在的 ,而是与蛋白结合以脂蛋白的形式存在 ,才能被利用。人体血液中的脂蛋白主要有 4种 :极低密度脂蛋白、乳糜微粒、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主要含内源性甘油三酯 ;低密度脂蛋白主要含胆固醇 ,这两种脂蛋白颗粒较大 ,易沉积于动脉壁上 ,是导致动脉硬化的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含有磷脂 ,颗粒小 ,性能稳定 ,可自由进入动脉壁 ,且能阻止低密度脂蛋白在动脉壁沉积 ,清理、溶解已贮存在血管壁上的胆固醇 ,因而有“血管清道夫”之誉。研究发现 ,高密度脂蛋白是由脂质与环形的特殊蛋白──脱辅基脂蛋白构成的。
人体中的任何蛋白质 ,都是由组织细胞的一种基因控制的 ;同样 ,每一种脱辅基脂蛋白的产生也受人体肝细胞等组织细胞的一种基因控制。美国学者发现脱辅基脂蛋白 A 1基因的缺陷可以引起高密度脂蛋白水平过低 ,从而导致动脉硬化。人群中有 3%- 5%的人会因这种遗传基因的缺损而易患冠心病 ,这些人往往会较早地发生冠心病。加拿大学者发现 ,脱辅基脂蛋白 B基因缺陷会造成人体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增加 ,人群中约有 20%的人有这种基因缺陷 ,他们会较早地成为冠心病患者。美国学者还发现 ,脱辅基脂蛋白 C基因缺陷可以导致血液中甘油三酯增加 ,约有 3%— 5%的人可发生脱辅基脂蛋白 C基因变异 ,而易患冠心病。
由此可见 ,脱辅基脂蛋白基因缺陷是形成冠心病的内在遗传因素。因此 ,对于有家族性冠心病史的儿童 ,应作为重点监测对象 ,尽早采取防治措施 ,以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