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李水根)“冠心病血瘀证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促凝活性增高,纤溶活性降低,处于血栓前状态。”这是杭州市中医医院硕士研究生吕中主持的一项相关研究得出的结论。中医将冠心病辨证分为血瘀、气滞、痰浊等型。而有关冠心病血瘀证与人外周单核细胞凝血/纤溶活性的研究很少。吕中研究小组在过去的两年多时间里,通过检测冠心病血瘀证和非血瘀证患者外……
本报讯 (记者李水根 )“冠心病血瘀证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促凝活性增高 ,纤溶活性降低 ,处于血栓前状态。”这是杭州市中医医院硕士研究生吕中主持的一项相关研究得出的结论。
中医将冠心病辨证分为血瘀、气滞、痰浊等型。而有关冠心病血瘀证与人外周单核细胞凝血 /纤溶活性的研究很少。吕中研究小组在过去的两年多时间里 ,通过检测冠心病血瘀证和非血瘀证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促凝活性、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抑制物活性 ,来对冠心病血瘀证患者单核细胞水平凝血 /纤溶活性改变及意义进行研究 ,同时通过观察中药川芎嗪和参麦注射液对冠心病血瘀证患者体外培养单核细胞上述指标表达的影响 ,来寻求冠心病血瘀证的有效治疗方法。
这项从细胞水平探讨冠心病血瘀证形成相关机制的研究结果发现 ,冠心病血瘀证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促凝活性显著高于非血瘀证和健康对照组 ,纤溶活性降低。同时 ,川芎嗪和参麦注射液合用可较好改善冠心病血瘀证患者的凝血 /纤溶活性。研究人员结合研究结果提出单核细胞凝血 /纤溶活性改变可能是血瘀证形成的病理因素之一 ,中药补气活血法可影响冠心病血瘀证患者凝血 /纤溶活性 ,改善其血栓前状态 ,因而是治疗冠心病血瘀证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