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心衰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以往治疗多以药物为主,近半数患者在心衰症状出现后的5年内死亡,所以,有人把心衰称为“心脏里的恶性肿瘤”。许多心衰患者尤其合并左束支传导阻滞时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脏收缩不协调,导致心功能进一步削弱。CRT(也称三腔心脏起搏器)打破传统观念,将脉冲发生器埋置于皮下,通过三……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
心衰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以往治疗多以药物为主,近半数患者在心衰症状出现后的5年内死亡,所以,有人把心衰称为“心脏里的恶性肿瘤”。 许多心衰患者尤其合并左束支传导阻滞时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脏收缩不协调,导致心功能进一步削弱。CRT(也称三腔心脏起搏器)打破传统观念,将脉冲发生器埋置于皮下,通过三个电极发放脉冲激动左右心室,将心脏电和机械功能紧紧耦联在一起,实现了心脏收缩的协调和同步化,改善了心脏功能,从而神奇般地将严重心衰患者的总死亡率在合理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降低了36%。可以说,CRT治疗心衰是心脏病学领域近十年来的一个奇迹,它的出现使众多心衰患者看到了康复的曙光。潍坊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刘同祥
尽管CRT现已成为全球公认的治疗心衰的一把利剑,但此手术操作复杂,技术要求高,此前省内能独立开展此手术的医院仅一家,我院依靠自己的技术优势首次独立成功完成CRT手术,标志着在心衰CRT治疗方面跻身全省前列。展望未来,我们将更好地运用这一技术,为广大心衰患者带去康复的希望。
心衰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的机制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心力衰竭是心脏病学领域近年出现的一个奇迹。十年磨一剑,做为一项不断探索与深入研究的心脏病治疗新技术,仅用了不到十五年的时间,其神奇般地连跳三级,从Ⅲ类置人的适应证(禁忌证)上升到Ⅰ类指征。电和机械功能是心脏的基本功能,此前,这些功能的障碍与衰竭一概被分而论之,并分而治之,但CRT打破了这一传统观念,神奇般地将心脏电和机械的功能与障碍紧紧耦联在一起,统筹兼顾地考虑,并实施治疗。内科和心血管医生几乎每天都遇到心衰患者,CRT作为心衰治疗的重要技术,我们应该熟悉其治疗机制,才能使这项新技术造福于更多的心衰患者。
CRT的机制:
1、左房、左室同步是心功能更重要的决定因素
临床医生早已认识到房室同步对心功能的重要性,但未能认识到窦律时的PR间期只代表右房右室的同步性,未能认识到左房左室的同步性是心功能更重要的决定因素。当患者存在房间阻滞时,左房的电和机械活动将严重后移,左束支阻滞时左室的电和机械活动严重后移,这些都可能造成左房左室功能的不同步。优化左房、左室同步性可使心衰患者心功能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