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深静脉血栓是指发病超过10天的深静脉血栓。这一病期的深静脉内充满血栓,部分血栓与管壁粘连,静脉内膜炎性增生、内膜增厚、管腔狭窄。随着时间推移,静脉内血栓绝大部分机化,部分静脉腔发生闭塞。由于静脉阻塞,远端静脉压增高,临床上由此产生下肢肿胀、皮肤色素沉着、小腿溃烂等一系列临床症状。慢性深静脉血栓这一病理生理特点,使内科药物治疗无法取得理想……
慢性深静脉血栓是指发病超过 10天的深静脉血栓。这一病期的深静脉内充满血栓 ,部分血栓与管壁粘连 ,静脉内膜炎性增生、内膜增厚、管腔狭窄。随着时间推移 ,静脉内血栓绝大部分机化 ,部分静脉腔发生闭塞。由于静脉阻塞 ,远端静脉压增高 ,临床上由此产生下肢肿胀、皮肤色素沉着、小腿溃烂等一系列临床症状。慢性深静脉血栓这一病理生理特点 ,使内科药物治疗无法取得理想疗效 ,而外科手术更是难以取出已与血管壁粘连的血栓。
几十年来 ,医学界一直认为慢性静脉血栓不宜进行手术治疗 ,而多年延续的保守疗法效果也不理想。黑龙江省医院周围血管病科主任王爱林教授在医疗实践中发现 ,慢性静脉血栓形成虽然使静脉发生闭塞 ,但这种闭塞是节段性的 ,隔膜形成闭塞 ,闭塞段两端还存在通畅的节段 ,在闭塞静脉段虽然内膜增厚 ,但增厚的内膜之间多存在狭小间隙 ,间隙充满血栓。为使已经闭塞的深静脉再通 ,王爱林主任应用血管内超声消融技术疏通已闭塞的静脉腔 ,利用高能低频超声波溶解狭窄静脉腔内的陈旧血栓获得成功 ,说明超声消融可以在闭塞的静脉内打出一条通道。为了扩大静脉管腔 ,在静脉超声消融后进行球囊扩张 ,并在狭窄最严重的髂股静脉段安放自膨胀支架。
3年来 ,王教授用这种微创技术解除了 46例慢性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痛苦。这些患者病程最短 2周 ,最长达 20年之久 ,平均 6~ 8个月 ,手术再通达 89 %,部分再通达 11%。 46例患者临床症状全部得到改善 , 9例小腿溃烂全部愈合。长期随访证明总再通率达 60%,安放支架患者长期再通达 76%。这提示慢性深静脉血栓不再是手术禁忌症。王主任提出的新观点主要是 :慢性静脉血栓形成造成静脉闭塞是节段性和隔膜性的 ,闭塞的静脉段虽然内膜增厚粘连 ,但中间仍有狭小间隙 ,利用超声技术溶解这部分血栓 ,可为进一步施行球囊扩张和腔内支架创造有利的条件。应用腔内微创技术可以再通已闭塞多年的慢性深静脉 ,达到有效治疗慢性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目的。
一位姓孙的患者 , 10年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曾在当地医院接受系统抗凝溶栓治疗 ,但患肢仍然肿胀 ,逐渐发生下肢色素沉着。稍有活动 ,小腿就肿胀难忍。其间曾多次寻医问药 ,均未获得满意疗效。 2002年 7月 ,孙某来到黑龙江省医院周围血管病科就医 ,医生检查发现他的左下肢肿胀 ,两侧相差达 6厘米 ,经下肢静脉造影发现髂总静脉和股总静脉完全闭塞。医生们首先施用外科手段显露股总静脉 ,在直视下把超声消融导管插入股静脉 ,利用低频高能超声波彻底消融股静脉至髂总静脉的血栓 ,重建下肢股静脉、髂静脉至下腔静脉的血流。
为防止髂静脉再狭窄和闭塞 ,医生还在孙某的髂静脉内安放了支架 ,术后应用深静脉内导管抗凝和下肢静脉回流驱动器来促进下肢静脉回流。术后 3周复查 ,下肢肿胀消失 ,活动后小腿再无胀痛感。下肢静脉造影显示其深静脉通畅 ,原来闭塞处静脉腔仅轻度狭窄 ,但血流通畅 ,未见继发血栓 ,手术获得满意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