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0年来,国内外学者经对不同的动物、用不同的方法研究均证实,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区血管内皮细胞ICAM-1和VCAM-1的表达升高,脑缺血-再灌注后血管内皮细胞ICAM-1和VCAM-1的表达有时间依赖性。Zhang等发现,大鼠ICAM-1mRNA在缺血2h再灌注1h开始升高,(10~12)h达高峰,可持续(5~7)d,而ICAM-1蛋白合成……
近 10年来 ,国内外学者经对不同的动物、用不同的方法研究均证实 ,脑缺血再灌注后 ,缺血区血管内皮细胞ICAM - 1和VCAM - 1的表达升高 ,脑缺血 -再灌注后血管内皮细胞ICAM - 1和VCAM - 1的表达有时间依赖性。Zhang等发现 ,大鼠ICAM - 1mRNA在缺血 2h再灌注 1h开始升高 , (10~ 12)h达高峰 ,可持续 (5~ 7)d ,而ICAM - 1蛋白合成在再灌注 1h开始增加 , 46小时达高峰 ,持续 7d。国内研究发现 ,ICAM - 1蛋白表达在脑缺血 2h再灌注 2h后开始增高 ,再灌注 48h达高峰 ,ICAM - 1mRNA在脑缺血 2h再灌注 2h后开始增高 ,再灌注 10h达高峰6,也有学者报道脑缺血 1h再灌注 3h达到高峰7。雷万龙等8的研究显示 ,VCAM - 1的阳性反应发生在脑缺血区的微血管 ,在脑缺血后 1h增多 ,缺血 1h再灌注 16h达到高峰 ,缺血再灌注早期单核 /巨噬细胞的润浸 ,可能通过产生氧自由基和细胞因子 ,以及参与免疫调节过程 ,对神经组织和细胞产生损害作用。根据国内外的研究结果 ,我们将实验动物的脑缺血与再灌注时间分别定位于 2h和 6h。
本研究结果显示 ,SD大鼠缺血 2h再灌注 6h后 ,缺血侧大脑ICAM - 1和VCAM - 1蛋白表达水平和ICAM - 1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干预研究发现 ,中成药通心络可以降低ICAM - 1的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由于通心络治疗降低了黏附分子的表达 ,起到减轻脑损伤的作用 ,所以可以推测 ,通心络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机制涉及到黏附分子途径。本研究提示 ,以上结果与通心络降低ICAM - 1的表达有关。
通心络胶囊是吴以岭教授首创运用中医络病理论研制而成的中药复方制剂 ,由人参、水蛭、全蝎、土鳖虫、蜈蚣、蝉蜕、赤芍、冰片等组成中医认为其具有益气活血、通络止痛之功效。现代医学发现 ,除了抗凝和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外通心络胶囊对血管内皮细胞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本研究结果与周东华等利用微管吸吮技术 ,发现通心络能使多形核白细胞与鼠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间的黏附力减小的结果相符。
脑缺血再灌注后ICAM - 1升高的原因不祥 ,可能与内皮细胞的功能改变有关 ,涉及到内皮素、一氧化氮等。由于血管内皮细胞ICAM - 1表达增加为白细胞牢固粘附到血管壁及跨内皮游出提供条件 ,所以抗黏附分子治疗有望成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一种方法。以往的研究思路是利用ICAM - 1单克隆抗体 ,但此方法尽管在动物实验中取得较好的效果 ,但在临床试验中并不理想1 0,这也促使我们寻找新的抗黏附分子的方法。本实验结果表明 ,中成药通心络可以降低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ICAM - 1的转录和翻译过程 ,有助于减轻脑缺血后的炎症性损伤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