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症可引起动脉内膜机械损伤,使血脂易于浸润于血管壁内膜上,造成动脉粥样硬化,被认为是诱发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因而有人以为,采用有关降压措施即可预防冠心病的发作。其实,降压治疗可以明显降低由于高血压病引起的脑溢血、高血压性心力衰竭,但对冠心病并不一定起作用。甚至服用降压药,患者发作冠心病的机率反而增高。众所周知,导致冠心病的根……
高血压症可引起动脉内膜机械损伤 ,使血脂易于浸润于血管壁内膜上 ,造成动脉粥样硬化 ,被认为是诱发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因而有人以为 ,采用有关降压措施即可预防冠心病的发作。其实 ,降压治疗可以明显降低由于高血压病引起的脑溢血、高血压性心力衰竭 ,但对冠心病并不一定起作用。甚至服用降压药 ,患者发作冠心病的机率反而增高。
众所周知 ,导致冠心病的根本原因是高血脂 ,特别是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 ,直接促成动脉粥样硬化。单纯性高血压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能性并不大 ,必须同时兼发高血脂症。非洲人血脂中的平均胆固醇水平低 ,虽然高血压多见 ,但冠心病却很少。日本人生活方式的欧美化 ,导致平均血胆固醇水平升高 ,冠心病发病也有升高趋势。单纯血脂异常 ,即使血压正常也可发生动脉硬化和冠心病。所以 ,高血压患者采用单纯的降压措施并不能降低冠心病发作的风险。
另一方面 ,服用某些降压药对血脂代谢会产生不良影响。因为降压药大都含有利尿剂等可致血脂异常变化的成分。如国外盛行的“高血压阶梯治疗” ,作为首选药物的利尿药及β受体阻滞剂可引起血脂异常升高 ;双氢克尿噻可以使血中总胆固醇、甘油三脂和血糖升高 ,特别是低密度脂蛋白升高 ;速尿则可降低高密度脂蛋白──好胆固醇成分 ;常用降压药利血平是一种中枢性降压药 ,服后可引起血脂异常等多种不良反应。
鉴于利尿药与β受体阻滞剂对血脂代谢有不利影响 ,所以 ,高血压病人应尽可能地采取多种非药物的综合措施 ,如限盐、减少动物性脂肪的摄入、健身运动、减肥、戒烟等。在降压的同时也降低血脂水平 ,有助于减少冠心病发作的可能性。
服用降压药者应高度重视自己体内的血脂变化。一般认为 ,如降压治疗 6周后未发生血脂异常变化 ,则继续治疗是安全的。
对原兼有高血脂的病人 ,宜选用对血脂无不利影响的降压药 ,如心痛定、导搏停、派唑嗪及肼苯哒嗪等 ;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痛风、糖尿病患者采用降压措施时 ,更应密切关注血脂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