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刘燕玲)由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针灸研究所所长东贵荣教授领衔的一项研究,揭示了头穴针刺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作用机制。该研究日前获得2003年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成果奖。在大量临床研究成果基础上,科研人员发现,脑出血后血肿中心区脑神经细胞出现坏死,周边神经细胞功能受到抑制,血肿周围水肿带以外的周边区域内神经细胞功能也出现……
本报讯 (记者刘燕玲 )由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针灸研究所所长东贵荣教授领衔的一项研究 ,揭示了头穴针刺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作用机制。该研究日前获得 2003年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成果奖。
在大量临床研究成果基础上 ,科研人员发现 ,脑出血后血肿中心区脑神经细胞出现坏死 ,周边神经细胞功能受到抑制 ,血肿周围水肿带以外的周边区域内神经细胞功能也出现抑制 ,处于低血流、低代谢、低营养状态 ,这也是脑出血后神经缺损程度大于血肿占位区的原因所在。这种抑制特点具有可逆性 ,但如长时间得不到有效控制 ,会引起不可逆脑功能障碍。头穴针刺治疗急性脑出血疗效显著 ,且即刻效应明显 ,这是针刺纠正脑神经细胞兴奋性抑制扩散的结果。
该研究还对头穴针刺治疗急性脑出血的时机、适应症、禁忌症及针刺部位、方法和手法作了系统研究 ,证实百会至太阳穴是治疗偏瘫的最佳刺激区。课题组提出 ,针刺头部腧穴可改变神经细胞兴奋性 ,使被出血刺激或血肿压迫而受到抑制的脑神经细胞的兴奋性逆转 ,抑制性泛化作用解除 ,使处于休克或休眠状态下的脑神经细胞觉醒 ,脑代偿功能加强 ,大脑的机能得到改善。这可能是头穴针刺治疗急性脑出血产生即刻效应的机理之一。
东贵荣等指出 ,这项研究可以证实 ,脑为经穴—内脏相关联反馈调节中枢 ,与腧穴—中枢—内脏相关联的经络内联脑和脏腑学说相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