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危及生命的心脏病,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基础上,突然发生血管堵塞,使相应的心肌坏死所致的
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危及生命的心脏病,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基础上,突然发生血管堵塞,使相应的心肌坏死所致的。
20世纪70年代以前,心肌梗死的死亡率高达30%。近年来,由于介入治疗等技术的发展,通过支架撑开闭塞的冠状动脉,能够迅速使濒临坏死的心肌得到充分而有效的血液供应,使心肌梗死急性期的死亡率降至5%以下。
冠心病介入治疗是20世纪重要医学科技创新之一。就在人们对介入技术津津乐道的时候,今年4月份,著名医学杂志《新英格兰医学》发表了一项研究结果。该研究表明:冠心病患者选择做介人手术,远期效果并不比仅仅进行规范药物治疗好。这个研究结果不仅在医学界引起广泛争议,也让许多患者产生怀疑:该不该做心脏介入?该不该装支架?最近,国内有些科普媒体甚至据此提出“冠心病治疗只用吃药,不用装支架”等观点。这更是让患者无所适从。
介入:急性心梗首选治疗方法之一
“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这是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抢救中广为流传的一句经典语录。这句话十分形象地告诉我们,尽快恢复梗死心肌区域的血流,就可以挽救更多的心肌,从而降低死亡率。
目前使闭塞的冠状动脉恢复血流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溶栓治疗,另一种就是介入治疗。溶栓治疗有许多限制: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仅有1/3适宜接受溶栓治疗;接受溶栓治疗者。血管通畅率只有50%一70%。溶栓治疗后由于残余狭窄的存在,大约1/3的患者会再发心肌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