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每个患者都有自己的一段经历背景,但总的说来都与早年特别是青春期时期的性意识萌动有关系。任何一个青春男女,到达关键年龄都有对性的关注和探索心理。但由于家庭教育中,父母多倾向于采取封闭教管,所以较少接受正面的指导和启发,少男少女有关性的知识和认识往往是靠其个人的小环境有意无意地捕捉吸收以及学习观察得到的。这当然不可能很全面很系统很透彻,大多是片面而难以其……
几乎每个患者都有自己的一段经历背景,但总的说来都与早年特别是青春期时期的性意识萌动有关系。任何一个青春男女,到达关键年龄都有对性的关注和探索心理。但由于家庭教育中,父母多倾向于采取封闭教管,所以较少接受正面的指导和启发,少男少女有关性的知识和认识往往是靠其个人的小环境有意无意地捕捉吸收以及学习观察得到的。这当然不可能很全面很系统很透彻,大多是片面而难以其解的,所以就免不了产生困惑。有些人随年龄增长和见识的累积,这种困惑会自然得到解除,也有些人得不到解除而把早年的困惑长久地保持下来,以致成年之后,在性心理和性行为方面受其干扰,结果形成性心理症。
下面是一名患者的自述,请看这位女大学生是怎样患上恐男症的。
我是一名医科大学的学生,长相至少中上乘,聪明活泼,从小到大一直是大家羡慕的人,但近几年我却成了一个被人唾弃不齿的令人讨厌的女孩。这其中的转变真让我有些难以忍受。
我生长在一个父母关系不和的家庭,母亲为我而忍气吞声甘受父亲的折磨。面对这样的家庭,我从小就会察颜观色,也更知道努力读书。从小学到中学我一直是学习尖子,班级干部。人缘好,能力强,老师同学都喜欢我。大家都说我是清华的苗子,留学预备生,我也为此而踌躇满志,满怀信心地去迎接美好的未来。也许是物极必反,在高一时我的命运出现了转折。
我的父亲非常传统,又因为我长相出众,所以自青春期以来对我一直不放心。在小学时就严厉地告诉我不要与男老师单独相处,更不准与男生接近,以致凡男同学送我的贺年卡都不敢拿回家,我从来不邀男同学到家里来玩。这一切并不说明我没有与男孩交往的意思,主要是我对男女之间的交往过于敏感,这为以后的转折埋下了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