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是指一种缺乏明显客观原因的内心不安或无根据的恐惧,是人们遇到某些事情如挑战、困难或危险时出现的一种正常的情绪反应。焦虑通常情况下与精神打击以及即将来临的、可能造成的威胁或危险相联系,主观表现出感到紧张、不愉快,甚至痛苦以至于难以自制,严重时会伴有植物性神经系统功能的变化或失调。
精神打击以及即将来临的、可能造成的威胁或危险相联系,主观表现出感到紧张、不愉快,甚至痛苦以至于难以自制,严重时会伴有植物性神经系统功能的变化或失调。
(一)西医对焦虑的认识
1.遗传因素。西医认为焦虑现象与遗传因素有关,焦虑症患者的家族中,焦虑症的发病可达15%,而一般居民的发病率为5%;
2.生物因素。在生物化学方面,焦虑的产生可能与多种神经递质的相互作用有关,包括去甲肾上腺素、5一羟色胺等。另外,还可能与血中皮质类固醇的浓度增高有关,即与中枢单胺类神经递质代谢或神经传递系统紊乱有关。
3.疾病因素。有的学者强调,此病是脑内生理生化异常的器质性疾病,特别指出边缘系统(杏仁核、海马),下丘脑及额叶皮层。但这些生理改变并非焦虑症所独有,因而这也可能是疾病的结果而非原因。
(二)中医对焦虑的解释
中医神经学中并无“焦虑症”之名,从临床症状看,属于情志病范畴,可能与“郁证”、“惊”、“恐”、“惊悸”、“心悸”、“怔忡”、“不寐”、“脏躁”、“百合病”、“灯笼病”等病症有关。
主要由于“脏腑虚弱”,加之不良环境、精神刺激,心主神明失司;或忧思过度,气机闭塞不行,使脏腑气机失调,涉及心、肝、胆、脾、胃、肾,其中以肝、心、肾失调最常见,以气郁、火热、阴血亏乏居于主要地位。(本文作者系河北省中医院精神心理科副主任 )
中健网独家专稿,转载请注明出处及链接!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