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认为,病毒、细菌、霉菌等是导致脑膜炎的罪魁祸首,然而,现代医学表明,有些药物也可引起脑膜炎,医学上称之为“无菌性脑膜炎”或“药源性脑膜炎”。近几年来,临床医生不断发现一些病人应用某些药物后会出现类似脑膜炎的症状。如发热、寒战、头痛、颈项强直、畏光、嗜睡、意识模糊,甚至昏迷。有的病人出现明显的眼结膜充血、恶心呕吐、出汗、全身……
一般认为 ,病毒、细菌、霉菌等是导致脑膜炎的罪魁祸首 ,然而 ,现代医学表明 ,有些药物也可引起脑膜炎 ,医学上称之为“无菌性脑膜炎”或“药源性脑膜炎”。
近几年来 ,临床医生不断发现一些病人应用某些药物后会出现类似脑膜炎的症状。如发热、寒战、头痛、颈项强直、畏光、嗜睡、意识模糊 ,甚至昏迷。有的病人出现明显的眼结膜充血、恶心呕吐、出汗、全身性疼痛以及脑膜刺激等症状。经外周血及脑脊液等各种检查 ,可发现血沉加快、脑脊液中白细胞显著增多等一些异常改变 ,但细菌培养无特殊发现。经专家分析认为 ,这是药物引起的脑膜炎。
迄今为止的统计资料表明 ,布洛芬、复方新明磺、甲氧苄胺嘧啶、苏灵大、OKT3,单克隆抗体等 ,引起药源性脑膜炎的报道最多。此外 ,关于痛灭定、非那吡啶、免疫性球蛋白、阿糖胞苷、异烟肼、青霉素、磺胺甲噻二唑、卡马西平、硫唑嘌呤、萘普生、双氯灭痛、吡哌酸等引起脑膜炎的也有报道。
药源性脑膜炎的机理目前不十分清楚 ,但有一点是明确的 ,非甾体抗炎药并不是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这一途径而引起发病 ,药物的直接毒性作用也似乎证据不足 ,学者们倾向于药物所致的脑膜的过敏反应。理由是 :服药后发生脑膜炎的临床症状及体征的间隔时间短 ,药物激发时潜伏期更短 ,且严重程度增加 ,停用药物后无需治疗而症状及体征迅速恢复正常。
药源性脑膜炎多发生于成年人 ,儿童极少见 ,以女性较为多见 ,例如复方新诺明引起的无菌性脑膜炎几乎都发生在女性 ,这可能与妇女使用该药的频率较高有关。药源性脑膜炎的诊断一经成立 ,就要立即停药。一般在停药后 12~ 48小时内 ,可自行康复。仅极少数人需用抗生素、激素等进行保守性对症治疗 ,病人预后良好 ,一般无后遗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