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卒中学会第29届国际年会,于2004年2月5—7日在美国圣迭戈市召开,有2500多名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大会。美国卒中学会的远期目标为,到2010年将减少卒中危险25%。本次大会的论文报告、讲演和板报共500余篇。在中枢循环基础科学、脑功能、卒中临床研究和转归、康复以及外科手术、新治疗器械等方面,与会代表进行了交流与探讨。现摘要报告部分内容如下。……
美国卒中学会第 29届国际年会 ,于 2004年 2月 5— 7日在美国圣迭戈市召开 ,有 2500多名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大会。美国卒中学会的远期目标为 ,到 2010年将减少卒中危险 25%。本次大会的论文报告、讲演和板报共 500余篇。在中枢循环基础科学、脑功能、卒中临床研究和转归、康复以及外科手术、新治疗器械等方面 ,与会代表进行了交流与探讨。现摘要报告部分内容如下。
治疗缺血性卒中的新方法———
用微螺旋钻取血栓
美国洛杉矶加利福尼亚大学急救医学和神经病学教授、卒中中心主任Starkman等报告 ,采用创新的微螺旋装置 (MERCI)从脑动脉内取出血凝块 ,几乎可立即逆转缺血性卒中引起的神经损伤。这是Starkman等对其安全性和疗效进行研究后首次报告的结论。
缺血性卒中的常规治疗方法是溶栓疗法 ,但它必须在发病后 3小时内应用才有效 (越早越好 );而且通常需要 1~ 2小时才能疏通血管。
MERCIⅠ期和Ⅱ期研究显示 ,该装置可使 54%(61/114例 )的病人恢复大脑血液供应。纳入研究的病人发病时间均较长 (最长为 8小时 ),已不能采用tPA溶栓治疗。该协作研究共纳入 25个医院的 114例病人 (平均年龄 70岁 ,妇女占 46%),平均NIH卒中评分为 19 ,表明损伤严重。
Starkman说 ,脑血液供应恢复后 ,病人的瘫痪和其他卒中症状迅速好转。很多病人在手术台上症状即开始好转 ,有些完全偏瘫的病人几乎在血管疏通瞬间恢复正常。在 61例脑动脉被疏通的病人中 , 23例无后遗症或只有很轻的后遗症 (例如书写困难 )。
MERCI装置从股动脉插入 ,然后在血管造影指引下小心送入阻塞的脑动脉。Starkman等说 ,MERCI装置是由镍钛合金制成的 ,它有‘记忆’ ,展开后可变成螺旋状像开瓶钻一样 ,这是它所独有的。
开瓶钻形MERCI装置是为从所有大的脑动脉内清除血凝块专门设计的。‘抓住’血凝块后 ,MERCI装置和血凝块退入比它大的球囊导管内。撤出导管时 ,使球囊暂时膨胀短暂阻断血流 ,以便安全地取出血凝块。Starkman说 ,只有受过专门训练的医师和医院才可以做这种治疗。
代谢综合征患者卒中危险增加 1倍
美国波士顿大学医学院Najarian报告 ,代谢综合征病人发生卒中的危险几乎是无代谢综合征者的 2倍。
该研究结果提示 ,及时治疗代谢综合征的危险因素 ,有助于在其发生 2型糖尿病之前降低卒中发生危险。
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 (NCEP)和WHO均把代谢综合征定义为同时存在以下 5种代谢异常中的至少 3种 ,即腹型肥胖、空腹血糖增高、高甘油三酯血症 (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降低和高血压。
他们的研究发现 ,与无代谢综合征者相比 ,有代谢综合征男性的卒中危险增加 78%,女性增加1倍以上。但其卒中综合危险仍低于糖尿病患者。
Najarian及其同事对Framingham心脏研究中的亚组资料进行了分析 ,共纳入 1881例基线时无糖尿病的参加者 (平均年龄 59岁 )。随访 10年 ,对照分析代谢综合征和糖尿病对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危险的影响。
具备以下 5种代谢异常中的 3种被认为存在代谢综合征 ,即腹型肥胖 (腰围女性 >35英寸、男性 >40英寸 )、低HDL(男 <40mg/dl、女 <50mg/dl)、血压≥ 130/85mmHg或正在服降压药、TG≥ 1 50mg/dl、空腹血糖 110~ 126mg/dl。
结果发现 , 27. 6%的男性和 21. 5%的女性参试者符合代谢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如果把 216例糖尿病患者包括在内 ,男性有 30. 3%、女性有 24. 7%符合诊断标准。在最长 14年的随访中 ,男性有 5 . 6%、女性有 4. 3%发生卒中或TIA。糖尿病患者 10年发生卒中的危险显著高于代谢综合征者 ,男性的卒中发生率分别为 14%和 8%,女性分别为 10%和 6%。
Najarian说 ,虽然代谢综合征对卒中的潜在危险不及糖尿病 ,但代谢综合征比糖尿病更常见。以预防和治疗代谢综合征为目的的干预 ,将对总体卒中危险产生显著影响。
冷却头盔 :卒中治疗的新方法
在本次会议上 ,日本和美国学者有两篇论文报告 ,应用冷却头盔降低头部温度可减轻卒中损害。
日本学者报告了 17例严重缺血性卒中病人应用头盔式降温装置的疗效 ,美国研究人员对 6例应用“NASA -spinoff”冷却头盔的病人进行了观察。
日本国立心血管中心的Yamada医师说 ,以前的研究表明 ,低温可保护脑组织 ,减轻缺血性损害。但全身体表降温可致多种不良反应。
Yamada及同事观察了冷却头盔对卒中后 3~ 12小时病人的疗效 (平均年龄 68岁 ),冷却头盔延至颈部 ,在未麻醉的状态下头部降温 3~ 7天。结果显示 ,病人的头皮温度平均降低 2. 0℃ ,颈部温度平均降低 0. 7℃。颈部温度可间接反映脑组织深部的温度 ,提示冷却头盔有效降低了脑组织温度。
部分病人出现轻微寒颤、高血钾、轻微皮损和感染 ,未见严重不良反应 ;随访 3~ 10个月 , 6例(3 5 %)病人功能预后良好 ,仅 1例 (6%)病人死亡。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医学院的Wang医师等用的头盔采用了美国宇航局科学家Elkins发明的液体冷却技术。病人平均年龄 68岁 ,虽经抗脑水肿治疗 ,其神经学指征仍继续恶化。
他们把光纤探针插入病人的脑组织 ,测定颅内温度。分别于治疗前和戴冷却头盔后 48~ 72小时测定病人的颅内温度 ,结果发现 ,颅内温度的降低比全身温度的降低更快、更显著。在最初 1小时内 ,病人的颅内温度平均下降 3. 0℃ ,体温并无明显下降。应用冷却头盔 6~ 8小时后 ,病人的体温才降到 36. 1℃以下。 5例病人对冷却头盔耐受良好。但该项研究未报告病人的预后。
血管成形术开通阻塞的脑动脉
美国斯坦福大学医疗中心神经放射介入治疗部主任Marks报告 ,血管成形术可开通狭窄的脑动脉 ,预防常规药物治疗无效患者发生卒中。
球囊血管成形术已广泛用于开通阻塞的心脏动脉 ,但是还未常规用于治疗颈动脉及脑动脉狭窄。有时在球囊血管成形术后需要置入支架支持开通的血管。该研究观察了卒中总发生率及对有症状的脑血管狭窄进行血管成形术后卒中的发生率。
研究纳入 36例有明显颅内血管狭窄、药物治疗失败的患者 ,血管成形术前狭窄平均为 84.2%,血管成形术后狭窄平均为 43. 3%。
在血管成形术中发生 1例缺血性卒中 ,最后患者恢复。在围操作期 ,即血管成形术后 1个月内没有病人再发生缺血性卒中。
围操作期有 2例患者死亡 , 1例患者死于再灌注性脑出血 ,另 1例死于血管穿孔。对 34例患者随访了 4~ 128个月 ,平均 53个月。其中 29例患者 85. 3%随访超过 24个月。血管成形术部位年卒中发生率为 3. 36%,总卒中年发生率为 5. 38%。
如果采用药物治疗 ,可能每年约有 8%~ 10%的患者在血管成形术部位发生卒中。
高危卒中亚组患者 ,包括血管成形术后仍存在明显血管狭窄残余狭窄的患者 ,及血管成形术引起小的撕裂或夹层的患者。对有残余狭窄的患者 ,一些学者认为支架可使狭窄的血管开通更大 ,还有学者认为支架可有助于修复撕裂的血管内膜。
有中度但是残余狭窄明显 50%~ 75%的 18例患者 ,其卒中的年发生率为 3%,与没有残余狭窄的患者同样低。因此 ,即使对狭窄的血管给予小幅度的开通也可给患者带来明显的临床预后的改善。
有症状的脑血管狭窄的患者血管成形术后置入支架与单纯给予球囊血管扩张相比 ,似乎前者并不比后者得益更多。
11例患者血管成形术后有内膜撕裂的表现 ,随访中均未发生卒中。研究者认为撕裂的血管内膜可自行愈合 ,因此这些患者也无需置入支架。
血液分流导管在卒中治疗中有应用前景
美国学者报告 ,一种新的导管可使下肢的血液改流到脑部 ,这种方法似乎较为安全 ,可用于治疗急性脑卒中 ,它能显著降低卒中的并发症 ,即使错过了关键的治疗窗口期也非常有效。
美国阿拉巴马神经学研究所、神经介入治疗部主任Campbell医师报告说 , 15例入院时有明显症状的患者在接受上述治疗后有 10例患者症状明显改善 ,这一结果给人印象深刻。
Campbell等人对这一称为NeuroFlo导管的安全性及疗效进行了观察。纳入研究的患者均为缺血性脑卒中。NeuroFlo将两个球囊连到一个导管上 ,将下肢的血液向上输送。缺血性卒中发生后并非所有的脑细胞均立即死亡 ,如果及时恢复血流 ,大量卒中区域的脑细胞最初还是可恢复功能的。理论上 ,即使卒中发生 3小时后 ,增加这一区域的血流供应仍可预防某些脑细胞的死亡。缺血性卒中患者在症状出现后 3小时内到达医院者常常采用溶栓治疗 ,但是 3小时后不建议溶栓治疗。
美国、土耳其、德国、阿根廷等国的 8个医疗中心参与了该研究。研究入选 17例患者 ,他们的卒中发生已有 3~ 12小时。从卒中发作到治疗开始的时间平均为 7. 5小时。每例患者腹股沟动脉插入NeuroFlo导管 ,然后送入腹主动脉定位 ,在肾动脉上下放置未充盈的球囊 ,然后充盈球囊使之部分阻塞主动脉 ,将导管保留 1小时。球囊充盈后限制血液向下肢流 ,从而使更多的血液流向大脑 ,增加侧支血流 ,侧支血流绕过了动脉的阻塞部位向脑细胞供氧。
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检验NeuroFlo导管的安全性。尽管研究中有 2例患者死亡 ,但是其死因是脑卒中 ,而与NeuroFlo导管治疗无关。NeuroFlo导管治疗并未对患者造成肾、心脏及血管的损害。
研究还评估了NeuroFlo导管治疗的效果。 16例患者采用了超声评价 ,其中 12例患者脑血流速度增加了 15%以上 ,平均增加 25%。动脉血压平均升高了 6%, 5例患者血压无变化 ,提示血流的增加不仅来自血压的增加 ,还来自血流量的增加 ,达到了NeuroFlo导管治疗的理想目的。
美国NIH卒中评分系统是急性卒中时最常用的评估工具 ,研究者对 15例清醒的卒中患者进行了评价 ,其中 10例患者 67%积分显著增加。治疗后 30天用改良的Rankin评分系统对 15例卒中生存者进行病残的评价 ,结果有 6例患者身体功能评价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