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节和气候的变化与脑卒中的发生关系密切。资料显示:脑卒中以冬春季节发病多,夏秋季节相对较少。从上海市卢湾区近30年脑卒中死亡病例分析看,病人脑卒中的死亡时间,均以冬季为主,从12月份开始上升,次年1~2月达到顶峰,有明显的季节性规律。我国21个省(区)神经流行病学研究也证实,东北的哈尔滨市寒冷期长,平均每年气温在2.2℃左右,最低时可达到零下……
季节和气候的变化与脑卒中的发生关系密切。资料显示 :脑卒中以冬春季节发病多 ,夏秋季节相对较少。从上海市卢湾区近 30年脑卒中死亡病例分析看 ,病人脑卒中的死亡时间 ,均以冬季为主 ,从 12月份开始上升 ,次年 1~ 2月达到顶峰 ,有明显的季节性规律。我国21个省 (区 )神经流行病学研究也证实 ,东北的哈尔滨市寒冷期长 ,平均每年气温在 2.2℃左右 ,最低时可达到零下 40℃ ,而南方的广州市平均气温达 22. 4℃左右。两地比较发现 ,哈尔滨市脑卒中发病人数高出广州市 2倍。这一特点与邻国日本极为相似 ,无论是出血性或缺血性脑卒中 ,日本寒冷的东北地区秋田县均比气候温暖的南部大阪地区发病率高。
气候还与脑卒中的发作类型有关。天津市对 19 87年 200例 C T证实的脑出血病人进行气象因素评估发现 ,天津地区脑出血有两个高峰期 ,即 10月份和 4月份 ,这两个月平均气温与前一个月相比较 ,下降了 6. 9℃和升高了 8. 6℃ ,月温差增大 ,气压高温度低脑出血更易发生。安徽一项系统研究提示 ,脑出血在气温骤降、气压与相对温度上升时发病频繁。我国七城市 (北京、哈尔滨、银川、上海、长沙、广州、成都 )的监测表明 ,脑血管病发病与气象因素密切相关 :1、在不同气候条件影响之下 ,脑卒中的发病不同 ,中温带地区 (哈尔滨、长春、银川 )以缺血性脑卒中为多。中热带地区 (上海、长沙 )以出血性脑卒中居多。干燥气候区内湿度稍有变化对脑卒中即有影响 ,而湿润地区仅在湿度剧变时才有影响。东北地区冬季日平均气温低且变化大 ,故冬季发病率高。 2、气候变化与脑卒中发病显著相关 ,特别是气候出现剧烈变化时容易诱发脑卒中 ,如华北地区出现异常气旋影响时 ,气旋东移途经地区脑卒中发病呈增多趋势。近年来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及厄尔尼若现象的频发 ,使冬季温差变化很大 ,这定会影响到人类的健康 ,尤其是中老年人。
老年人由于机体生理功能趋于衰老 ,体温调节能力及血管弹性反应性降低 ,对于外界寒冷气候的刺激适应能力差。一旦气温骤变机体调节机能不能够很快适应变化 ,就很容易导致血压的升高诱发脑卒中发生。因此 ,寒冬来临或气候变换之际 ,中老年人要随时注意气候的变化 ,外出要注意保暖。此外还应该注意到 ,在节假日期间生活要有规律 ,避免情绪激动、过于劳累 ,警惕这些危险因素的相加作用。气候对我们的影响向科研人员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如何应用气象科学来评估和减少脑卒中的发生 ,使人们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