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首次保荐代表人胜任能力考试成绩张榜,而在这600多位保荐代表人背后,则是各家券商投资银行业务的实力角逐,从额度制到通道制,现在进入保荐人制度,国内投资银行在短短三、四年内经历了剧烈的变化,而以保荐人为核心的承销业务,是否会导致市场份额的重新划分?是否会对券商的经营思路带来全新的冲击?这些问题恐怕在众多市场参与者心里盘旋了很多次。……
昨日首次保荐代表人胜任能力考试成绩张榜 ,而在这 600多位保荐代表人背后 ,则是各家券商投资银行业务的实力角逐 ,从额度制到通道制 ,现在进入保荐人制度 ,国内投资银行在短短三、四年内经历了剧烈的变化 ,而以保荐人为核心的承销业务 ,是否会导致市场份额的重新划分 ?是否会对券商的经营思路带来全新的冲击 ?这些问题恐怕在众多市场参与者心里盘旋了很多次。
猜想之一 :保荐人身价几何 ?
上海一家大券商投行部总经理感受显然非常多。他说 ,保荐人制度带来的影响 ,目前很难完全预测 ,因为影响将是非常深远的。譬如资本市场本身、对个人的职业生涯、对公司的管理机制、对薪酬体系等等都存在变数。刚刚结束了考试 ,这位老总马上就要率领手下的投行人员扑到各地的项目上去。他说 ,“去年SANS耽误了几个月 ,今年考试又耽误 3个月 ,时间真的是很紧迫。”
不过 ,在这位老总看来 ,保荐人的考试是结束了 ,但接下来的问题可并不轻松。他直言 ,“目前最头痛的就是公司内部的管理”。具体说来 ,一是保荐人薪酬体系有待重新确定 ,以保荐人为业务核心 ,必然对这些人才重新定位。这些人的身价并不取决于各公司 ,而是要由市场公认或者市场平均水平来确定。对此 ,有的券商老总很无奈 :如果市场认为是 50万就是 50万 ,必须得出啊。有的老总则很豪气 :我花个几百万挖一些优秀的人过来 ,回报肯定是值得的。
目前 ,如果按照保荐人制度的有关规定“保荐机构应当指定两名保荐代表人具体负责一家发行人的保荐工作” ,业内人士理解这就相当于过去 200多条通道扩容为3 00多个项目。这部分资源对于券商来说非常珍贵 ,此前就有个别券商放出风来 ,要不惜代价挖墙角。具有资格的保荐人才争夺战可望一触即发。对此 ,大券商也有着非常清醒的认识 :小券商挖人 ,肯定对市场份额有影响。但长远来看 ,公司的实力不容忽视 ,很多大项目还是会比较认同券商的品牌和资本金实力。毕竟个人的小舞台 ,不可能离开公司的大平台。
除了价格问题 ,还有投行业务流程的改变。个人的责任大了 ,相应的权利也将有所增加 ,对项目的确定可能不由行政命令决定 ,而是保荐人自己签字自己决定了。有投行部老总坦言苦恼 :实际操作能力与是否考取资格并不匹配 ,从这次考试的内容和结果来看可能对年轻人比较有利。但在他手下通过的这 20多个保荐人中 ,也有一些并不具有实际业务开拓能力。因此 ,在投行内部 ,保荐人与非保荐人之间如何平衡是个问题。
猜想之二 :蛋糕会不会重切 ?
一些券商表示 ,从已经公布的考试成绩单来看 ,基本反映了目前券商的竞争格局。但其中也酝酿着变数。广发证券、光大证券、国泰君安成为前三甲 ,华夏证券、海通证券、西南证券、华泰证券、银河证券、国信证券、东北证券等在前十名内。其中广发证券以 33人的合格数量高居榜首。几家大券商的保荐人合格数量与其已经拥有的通道相对匹配。
从公司来看 ,此次华欧国际与长江巴黎百富勤也跻身其中 ,并且人数都达到 8人。据悉 ,这些公司在项目储备上也非常积极。而中金、中银两家公司合格人数颇为有限 ,分别仅三人 ,令业内同行有些诧异。中金公司以大投行优势著称 ,常常在大项目上一骑绝尘。 2002年中金公司在承销上独占总承销额的三分之一 ,以同比增长近 100%的绝对优势遥遥领先 ,与第二名广发证券的差距高达 180多亿元。中银国际在 2003年的市场排名中占据第三位。“此次通过率有限 ,也许与他们的项目积累不多有关吧” ,有研究人士这样推测。
此外 ,一些以前没有IPO项目的新组建的券商此次也有中标人数。新兴券商对于保荐人制度的期望显然非常大。例如 ,德邦证券此次虽然只有四人通过考试 ,不过该公司常务副总裁余云辉颇为自豪地介绍 ,他们的通过率是 100%。虽属于新兴券商 ,德邦证券表示其投行业务会以一流的人才构筑高起点。
由于证券市场持续低迷 ,新股承销业务近两年规模不断下降。 2002年国内券商股票市场承销业务总量为 778.4亿元 ,较 2001年缩水 30%。 2003年 ,新股承销总规模为 569 .24亿元 ,较 2002年缩小 16.2% ,其中 ,首发、增发承销规模分别为 451.11亿元、118.13亿元 ,较 2002年分别下降 12.13%、28.80%。在蛋糕不断缩小的情况下 ,券商的家数在不断增加。一些券商分析 ,由于每个项目要两个保荐人负责 ,每个保荐人要保证 2年内有一个项目 ,600多名通过老实际上可能因市场的融资环境因素完不成那么多项目。
不过一些投行人士认为 ,目前来看 ,保荐人是个稀缺资源 ,但长久来看还是会有增加和减少的变动机制 ,因此 ,券商的市场份额一时未必会有很大变化。同时 ,他们认为保荐人制度会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此外 ,正在酝酿中的券商分类监管以及有可能实施的新股打包发行等等 ,都会带来新的机遇。